上下之间

分类: 随笔 |
自古官场,离不开两个要素,要么上面有人,要么会阿谀奉承。前者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能上得台面,自然有人为你铺好路子。说取悦你,不如说取悦你上面的人。
如果靠自己跻身上位,首当一绝是要会逢迎,或者说愿意逢迎。因为有些人是不屑的。
首先从权力者角度来说,权力是绑在他身上的令箭。他的令箭交付对象,首先是来自于身体的冷暖感觉。这就决定了奴才一定会大于人才的实质。因为奴才会嘘寒问暖,会贴心贴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会将大量精力放在琢磨研究他的喜好上,可能比他本人还要考虑的周到。权力者,作为情感动物的人,怎么会不为所动?
当然这不是什么感情,这只是交换的筹码。比起训练自己的能力,这样不需要技术含量又更能事半功倍的活,自然是最为划算的。等近了身,入了心,何尝怕他不将令箭加赠?相比能力相当的才人,若比不上等量的贴心贴肺和俯首帖耳,自然退后三步。
这说不上好恶,只是人性本能使然。权力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领导,再其次才是想做一番事业的领导。而后者之目光远大,更是不易得。
同时,权力者也很难看清其奴才的本质。因为太近身的好,太密布的好,已经遮住了视线,仿佛不透风的墙,如何感知真实?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母任用王熙凤,自是情境必然。王熙凤懂得讨好贾母,懂得让贾母开心,同时又有杀伐决断的才干,二者加身,自然是无二人选。如果光有才干,不懂悦上,未必就有机会。可是大体英明的贾母,还是忽略了用人的另一重要因素——德行。古人说,“才胜德是君子,德胜才是小人”,这点在王熙凤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再能管理,再能取悦,可是尽干得是私心私欲之事,最后不过是一个大蛀虫,加快了家族灭亡的速度。
想要有所为的权力者,其实更应越过自身喜好,看重德行,因为那样才能将事业持续得更远。贾母未必有将家族绵延下去的渴望,还是境界不够远。而用人之难,更在于会取悦有能力有德行三者之合一者,亦不多吧。
有德权者,尚难顾全。至于无德权者,就只能打造黑洞了。
首先他要的永远不是事业远大这个境界,他要的更多是权利支配和私利囤积的欲望。这就决定了,他比一般权力者要求更高的逢迎巴结的奴隶因素,这样才能让他得到更大的心理平衡。另外,一定是要得到更多的利益输送。于是,必然是能巴结,又能持续输送最大利益的人,为最佳人选。而这样的人任用之后,必然是依靠权力作威作福,因为对上阿谀之后更需要下级的奴颜卑下来获得心理平衡。另外如何能将输送出去的利益得以补偿?只能是在利益面前不设下限,用尽全力搜刮。从此,这群权力者控制下的生活,只能是一片黑暗。
有德者,不屑同流,只能远离。
处身其下者,难以安排下面的工作,只能辞职。
于是那些仍想获得一杯羹的奴才们,就有了任用的机会了。他们未必是最会取悦的,但一定不是能力强的,同时一定是唯权为鞍的——只要有权利的磨子在,他们就有了拉下去的动力。
于是狗牵着马的时代就诞生了。
一个权利者,可以决定一个时代,一个环境。
如何谱写出当道者挥斥方遒的大好局面,或许,不依个人冷暖是重要因素。只要绑于个人之身,就有了奴才的可乘之机。若是众人推举,奴才无法施以众力,或许会多一点客观公正吧。
有德者想要机会,只能是机缘巧合命运使然了。因为德者不屑做奴才之举,不会忙于取悦;即便有才能,也唯有碰上有德且眼光远大的权力者才有可能;同时有德者奉行“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准则,他看不起的权力者又怎甘愿与之同流合污呢?
熟悉的场景是,有些马装作俯首帖耳的狗,而有些狗在人前往往装作趾高气昂的马……哈哈,高矮不在皮表。
20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