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姆《随性而至》

(2024-01-19 17:06:11)

最近总是说到毛姆,因前些天刚读完他的随笔集,《随性而至》。这两年在随意的阅读中,发现除赫尔曼·黑塞之外,对毛姆的阅读相对要多一些。

(忽然发现,上面这段话有很多“随”,随笔,随意,随性。“随”这个字原来这么好看,也或许是因为,随性、随意本身的弥足珍贵。)

毛姆的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易读。在他看来,对一本小说而言,易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每次看他的小说,总是三两天就看完了,因为实在是吸引你一口气读下去。

是不是小说一旦易读了,就显得肤浅?毛姆的作品读者众多,厚重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读者确实会相对少一些。

对于有人说毛姆是二流作家,他说,即便我是个二流作家,我也是二流作家中最好的那个。

 

毛姆对艺术有着一定的见地。

在过去,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艺术评论家,他们似乎比艺术家本人更懂他们的艺术,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对一件艺术品信口开河。“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由来,便是拜艺术评论家所赐。

而作家们对艺术的评价,似乎对一个艺术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左拉的支持印象派,波德莱尔的推崇德拉克洛瓦,罗斯金力推透纳……

在毛姆的书写中,有很多和艺术相关,他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以高更为原型,他的《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也是一个喜欢艺术并赴巴黎进行艺术学习的人,他用大量的笔墨,通过人物对艺术的谈论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在《随性而至》这部随笔中,他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西班牙绘画大师苏巴朗,并借此探讨了什么是美。这篇写得诚恳而深入,从中能深深感受到毛姆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他个人的观点的独特。

 

除了苏巴朗,他还写了游记作家奥古斯都,哲学家康德,侦探小说家钱德勒和作家亨利·詹姆斯等,毛姆以剧作家和小说家的功底,把这些人物描写得既深刻又不乏趣味性,使得一部文艺批评的随笔竟然这么好看。

在写亨利·詹姆斯时,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以及 永无止境那个词。

詹姆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个比较乏味的剧本(不是每个优秀的小说家都能成为剧作家,毛姆说,一个人会骑自行车不代表他就会骑马),演出后剧院把他请上台向观众致意,但迎接他的是一片喝倒彩的声音。詹姆斯立时懵在了台上,嘴巴微张,整个人都瘫了一样。“我不知道当时帷幕为什么没有立刻放下。他就这样永无止境地站在那里。”

几次回头读这句话,那个窘迫的站立用“永无止境”来描述真是让人永不忘记。当然,翻译得也比较到位。

 

里面也描写了两位女性作家,一个是伊丽莎白·罗素,她有着独特的个性。她在书房中挂着一句引言:“宁静,完美的宁静,远离心爱的人”。

她知性清醒,且冷漠。说她的丈夫重病卧床时,她给他读了一本自己的作品,书中对他进行了尖刻的描绘,当她读完最后一页时,她的丈夫便一命呜呼了。作者问她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伊丽莎白面无表情地看着我说,他那时病得很重,不管怎样总是要死的。”

 

他写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她谈吐不凡,在他们交谈的二十分钟里穿越着绘画、音乐和文学的领域。他说她洞察敏锐,艺术感官卓越,但因为如此,他开始有点坐立不安,“假如我能在她那身由无可指摘的优雅精制而成的盔甲下面找到哪怕一丝缝隙,都将是对我莫大的安慰。”

谈话结束后,他说,她是位值得钦佩的女人,但不太对我的胃口。

看得我哑然而笑,觉得作者坦诚得可爱。人们是不是更喜欢和一个在思想和表达上够得着自己,但要比自己弱那么一点点的人交流,似乎这样才会彰显自己的优越性,就能让自己以“显摆”的姿态夸夸其谈。

 

关于他写的更好看的关于苏巴朗、奥古斯都和康德,那些深刻或有趣的地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引用过,就不说了。

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念念不忘作者描写詹姆斯在舞台上的那个词,“永无止境”,以及伊丽莎白的“宁静,完美的宁静”。

一本书,能记得里面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就也没有白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