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大事

那天我们去了苕溪堤坝。
他们两个在堤上走,我在堤下的田地旁看那些野花。
在那棵高大的树旁,看到一片一米多高的植物,开着浅粉色或白色的花,这些花都是开在上部,每株仅有几朵,下部则是一串串的荚果,果实紧密排列,颇具规则。
花和果实好像是在做一场接力赛,前面紧着开花,后面紧着结果。花儿开得素雅,很多都似倒挂,有点像钟铃花,借助形色查了一下,原来是芝麻啊。
这一发现让我瞬间欣喜不已,因为长这么大,芝麻吃过不少,但还是第一次看到芝麻这种植物,也真正明白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本意。它是每开一次花,就拔高一节,然后继续开花,继续拔高。
芝麻长这么高,荚果里的籽却是小小的。以至于在生活中,一形容某件事物的“小”,芝麻便被请出堂来。比如说一个人因小失大,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说一件事不值一提,就会说,芝麻大的小事;说一个人的官位低,就会有九品芝麻官的说法;如果回忆过去的一些琐事,就等于是搬出了陈芝麻烂谷子….其实比芝麻小的东西还有很多,芝麻得罪谁了,为何从古到今人们都偏偏喜欢用芝麻来说事呢?
但好在芝麻也并不总是被以小论事。
除了芝麻开花节节高这种欣欣向荣,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经常念一句咒语,说,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这是一种美好的祈愿,那扇神秘的门若能开启,还得需要芝麻出面。显然那时年幼的我们并没有看过《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但“芝麻开门”却是不知从哪里就这样传播过来了。
小孩子总是那么喜欢说芝麻开门,一说及就满脸笑意,因为它充满了童趣和幻想,似乎真能让你一瞬间就能抵达心中所愿,另外这四个字的节奏感也特别好,光是念念有词,就能让人感到喜悦。
在我们的吃食中很多都与芝麻相关。
记得家里有一种果子,炸好后在上面撒上一些芝麻,就会增加口感,吃起来特别香。
另外还有芝麻糖、黑芝麻汤圆,以及大多数人都爱吃的芝麻香油,凉拌菜的时候淋一点,登时起味,醇香可口。
那个黑芝麻糊的广告印象深刻。
一个夜晚的南方小巷,一对母女挑着担走在路上,道路两旁是温暖的昏黄的灯光。
随着一声悠长的吆喝声,一个穿着棉布衫带着小帽的小男孩跑过来,那句画外音现在应该早已响在很多人的心里:
“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锅里黑芝麻糊的黏稠醇香泛着光泽,小男孩“贪婪”地舔着碗里的芝麻糊,一旁的小女孩掩嘴偷笑…
说起芝麻忽然想起一件事。
有一年我们回老家,母亲做的其中一道菜(或者是点心)就撒了芝麻。大家边吃边聊,吃得久了,已经很饱,但酒还在继续喝着。先生面前刚好放了那盘带芝麻的食物,芝麻散落在盘子里,他就一边说话一边用筷子无意识地夹芝麻吃。
姐姐在一旁看得发笑。我用筷子敲开他的筷子,他有点茫然地看了我一眼,不解其意,继续有聊无聊地夹着芝麻。
据说芝麻是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因为芝麻在古代叫胡麻,一般作物中带“胡”字的,大多都是从西域带回的。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有说:“张骞外国得胡麻。”
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也有“张骞自大宛得油麻之种,齐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
但这些说法后来被提出质疑,因为在1958年发现的湖州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两处遗址中,说发现了炭化芝麻种籽,这些遗址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不过看了一些资料,感觉对于这次的发现似乎还是有一些语焉不详之处。
追溯芝麻的来历委实算是一种强迫症。不管芝麻来自哪,它们现在就长在我们的身旁,不去费那些心思了,倒是可以读读和芝麻相关的诗。
白居易有一首《寄胡饼与杨万州》,那是在他升迁后,一高兴,就自己做了一顿胡麻饼,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芝麻饼,并差人送给自己的好友,让他尝尝这面皮酥脆带着油香的胡麻饼的味道是否与长安城的胡麻饼有的一拼?他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另外还有一首宋代诗人宋伯仁的《村市》,让我特别喜欢:“山暗风屯雨,溪浑水浴沙。小桥通古寺,疏柳纳残鸦。苜蓿重沽酒,芝麻旋点茶。愿人长似旧,岁岁插桃花。”
这首诗意境极美,是一种清幽乡野中安然闲适的生活和一份美好的祝愿。芝麻点茶是古代的习俗,将芝麻炒熟,磨粉,闲时静坐,将芝麻粉用开水冲泡,慢慢搅动着面前的芝麻茶,人间美味,夫复何求。
芝麻还有一个很大的功用,补肝肾,润五脏,延年益寿。俗话所,补药一堆,不如芝麻一把。虽然有些夸大,但“俗话”大多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吃山珍海味腻味的时候,药膳大师田中宝就用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和黄豆一起熬成了养颜瘦身粥;她年轻的时候气血不足腰酸腿痛,太医就以黑芝麻为主,给她配制了“益寿膏”。这些太医们可是没胆子糊弄老佛爷啊。
东晋有个道教学家葛洪,长久居住在广东罗浮山,可谓炼丹的开山鼻祖,每天的工作就是著书、炼丹及从事医药和养生研究。当地百姓患瘟疫,他便上山采一些中草药帮他们药到病除了。
另外他还发明了黑芝麻丸,他说:“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
到现在黑芝麻丸都依然受人喜爱,吃的人很多。
快去买点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