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oldkingli
oldkingl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26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家新《鱼》赏析(孙光萱)

(2008-09-16 18:34:23)
标签:

诗歌

赏析

杂谈

分类: 中国新诗赏析

易宾为主 化静为动

——王家新《鱼》赏析

 

 ——《中国画》组诗之一


             王家新

 

  鱼在纸上

    一条鱼,从画师的笔下

    给我带来了河流

   

  就是这条鱼

    从深深的静默中升起

    它穿过宋元、龙门

      和墨绿的荷叶

  向我摇曳而来

   

  淙淙地,鱼儿来了

    而在它突然的凝望下

    干枯的我

被渐渐带进了河流……

 


  近年来我国兴建了不少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还常把馆中珍藏运到各地展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这里不说别的,单说国画艺术。我国的国画独树一帜,常常寥寥几笔而境界全出,在世界绘画艺术中堪称奇葩。有趣的是,我国有着"诗画相通"的悠久传统,宋代的郭熙在总结绘画创作的《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历代"咏画""观画"的佳作就很多,可见读诗和观画不妨同步进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里向大家介绍诗人王家新。王家新写过好几首生动的"观画诗",其中尤以《鱼》最为出色。此诗共三节,第一节写开始观画时的瞬间感受。明明只是"一条鱼",诗人却说"给我带来了河流",为何能够"带来"?原来,这正好表明了我国传统写意画的一个重要特色:看似只有一条鱼,几茎水草,落墨不多,别无他物,却能从侧面表现出那清澈的河流正随着摇头摆尾的鱼儿迎面涌来。诗的第二节先是用"就是"二字承接上一节,很快就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从广袤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着眼,设想这条鱼游过了宋、元、明、清……穿过了黄河的龙门和江南的荷池,然后带着黄河浑厚的气息和南方荷叶的清香,向""摇曳而来,读到这里,谁不会被眼前这条永不停息的河流(须知在我国的传统意象中,""是庄重、肃穆的象征,""有活泼、流动的意蕴)所感动?不被这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鱼儿所折服呢?

  最妙的是诗的结尾。如果光是前两节展示的境界,一般读者和观众或许都能感受到,想不到诗人并不就此止步,而是宕开一笔,特别拈出"突然"二字,刻意突出了"干枯的我""活泼的鱼"的对照和反差。本来嘛,"""",应当是以""为主,以""为宾,如今却反过来成了""""——""启发""、提高"",把"干枯的我"带入清净活泼的"河流"之中,真是顺畅透了!人们不禁会问:如此易宾为主、不落俗套的描写根据何在?看来,符合情理的解释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如此紧张,节奏如此快速,闲暇如此难得,大家多么希望文学艺术能够使紧张的心灵得到调剂和休息,进而达到提高和净化,这也许就是诗中"干枯"一词的真实涵义所在。换个角度,我们也不妨这样说:诗人正期待着和广大读者、观众携起手来,共同到艺术和绘画博物馆去品味精妙绝伦的国画艺术。

   

  相关链接

 

  诗画相通——

  诗和画常被称为姐妹艺术,两者都诉诸人们的视觉和想象力,我国自古以来有不少诗画俱佳的作者,苏轼评唐代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就是著名一例。又如郑板桥也为大家所熟知,这就要求我们既观画又读诗得到更多的启示。当然诗和画也有区别,此处不赘。

  易宾为主、化静为动——

当观众沉醉于绘画精品中时,必然会"忘我",觉得画中的人物和对象开始"活动"起来,邀请""加入其中。这类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可用"易宾为主""化静为动"来概括。

 

作者: 孙光萱         来源:新读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