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逢军(刘承恩)教授谈亚健康状态与中医
2010年08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WWW.511511.COM
备注:大道堂中医养生事业的创始人刘逢军教授,用感恩心把祖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医养生,从逐渐失去中传承下来,用感恩心把天地赐予人的五味食物,分门别类的按食物的属性,寒、热、温、凉,平浓缩成食品精华奉献给人类。他用非常负责任的事业心培养出上千名养生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把一个人的力量变为众多的力量服务社会。他身体力行,亲自去采购原材料,每次出厂的产品他都亲自偿试最大量。他深居浅出,饮食一菜一汤,一天只有三两饭,他把少吃的好处告诉给大家,让每个人给自己的胃留有空间,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让胃肌、肠肌动起来,把所吃食物消化后再气化变成人体能量,让脏腑有空间把身体里的垃圾从二便排出体外,让每个人早睡早起与天地同步升降,饮食上按气候冷暖,气压的高低,气血的盛衰来平衡饮食,把《黄帝内经》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每位有缘人听,把百姓用“道”,而不知“道”的规律告诉给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包含在一年之中,也包含在一天之中,还包含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身上,就象老子说的“道在一切当中”。刘教授是在揭示规律,也是在教人们怎样用好这个规律,他讲的是一不是二,他讲的是辨证不是偏激,他讲的是源融,是根本。
刘逢军(现名刘承恩)教授的中医养生继往开来,注重阴阳平衡、科学辩证,无为而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从食疗入手,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把科学养生智慧还给劳苦大众,至真至善,具有无穷的道德力量和实践生命力。
下面的资料,是博主2011年初从网络上主动下载并保存的宝贵资料。现发布,予以分享。文章题目和内容有略微改动,未触及本意。仅供有缘人参考。
在治疗上,亚健康状态由于具体的发生机制不明确,其诊断尚缺乏特殊意义的检查指标,故西医目前一般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多年来治疗研究一直无突破性进展。而中医中药将在这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生活宜顺应自然规律,身心双修,药食并调,动静结合。要注意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主动调适生活起居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从亚健康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2.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其对亚健康的调控正是基于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防微杜渐、提早干预、截断扭转,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科学平衡的膳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的生活方式,形式多样的治疗方法,各种手段都是中医调控亚健康的重要内容。
3.内服外治,扶正祛邪。针刺艾灸、热敷熏蒸、推拿按摩等外治法均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平衡阴阳、调节气血、促进局部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的功效,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个体化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内服汤药,亦可有针对性地对机体偏颇状态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状态,许多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发展而来。大学生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机体代偿能力强大,但若忽视自身健康,长期积累,则必然为将来埋下隐患,甚至造成英年早病、早逝!这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是极大的损失。因此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而中医药学必将在这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刘逢军用十几年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他已经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这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预防与调治亚健康的中医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重视程度日益增高,近年来国内外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形成热点则是必然结果。亚健康问题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医对亚健康的理论认识优势
现代医学是一种以“探究结构、联系功能、结构和功能统一”为基础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看重的是生物结构一个个具体的异常(病),主要是侧重于从病理解剖学结构变化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疾病过程,对人体疾病过程认识的基本单元是病。对于以“发生率高;无器质性病变,无确定病因或病因不明;属功能性改变,无病理改变;是一组繁杂的临床症状”为特点的亚健康状态则凸现出其理论认识上的困惑和不足,因此,应对的有效对策和手段相当有限。相反地,祖国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治疗安全性,以及对人体特殊的认识方法均显示出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理论认识的优势。
阴阳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健康到亚健康到疾病直致死亡是个连续的渐进过程,是人体从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状况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即“未病”状态,根据中医学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的,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它的治疗往往缺乏全面考虑,针对性的治疗较多,临床上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祖国医学则着眼于全局,既关心发病的脏腑,也关心脏腑与脏腑、脏腑与经络的关系,同时,分析疾病的发展阶段,既辨病,又辨证,再根据药物的寒热、归经或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选择适当的中药或穴位进行治疗,以取得“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1、预防优势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强调“防范于未然”,在《素问•四气通天论》中则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而在《素问•上古通天论》中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养生之道和预防思想。上工治未病,疾病重在预防,亚健康状态一样应该预防。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疾病不良转化的途径,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对于亚健康的预防除了改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体质的改善也是重要的一环。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重在改善体质病理状态。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为病前状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改善病理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选择,通过对体质的调整、优化,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也可预防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
2、诊断学优势
现代医学对与非器质性病变方面的诊断显得办法不多,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复杂多样的症状给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标准的制定带来了困难,目前,对亚健康确切的病因尚未达成共识。相反,中医却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证的把握,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审查人的神、色、态、脉、舌等体征及性格、饮食、二便等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诊断出病理体质。不论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中医都可依据四诊而不依赖客观化验检查即可对机体状态做出诊断,并根据证的不同进行分型论治。
3、非药物疗法的优势
综合干预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中医内治外治结合,综合整体调理,在治疗上优势独具。特别是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治法丰富,除药物辨证治疗外,还有针灸、推拿、拔罐、药浴、药膳、药酒、食疗、气功、导引、心理养生等等,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中医调治亚健康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好的长处,临床疗效良好。
这篇文章回答了访谈节目提到的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不看病”?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不平衡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调平衡了“病”自然而然地消失。
2、为什么不用仪器诊断?
中医认为,五官九窍、气色形态、排泄、分泌物等与五脏六腑密切关联,脏腑气血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体表。《灵枢•本脏》“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首创的复杂巨系统采用“援物比类、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不借助仪器、不破坏生命自然状态的多元多维无创性望诊,可从功能层面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体气及气道,从体表细微的气色动态信息司外揣内、由表及里地辩证推测预见全身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
这是中医比西医高明之处。而刘逢军的更为高明之处在于:他可以一分钟明辩并开方,因为他把大量组方,抓药、煎药等纷繁复杂的工作提前做完了。此种创新充满了智慧,此种高效为解决看病难、贵开了先河。
3、为什么用食疗?
因为其“安全性”非常符合人体的需要,也即非常人本。
4、为什么西医没仪器就看不了病?
西医所看见的神经、动静脉、毛细血管、骨胳、肌肉、细胞、基因、分子等等皆为肉眼可见的事物。因此,所有的仪器都是以“肉眼是否看见”为客观存在的标准。所以,必须依靠仪器。
5、为什么中医调亚健康有优势?
因为看不见的经络、气为混沌状态,物理学认为:“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所以,经络气血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特质,在把握生命与四维时空的“天人合一”方面既有第一信号系统见微知著的“预警”人文关怀,又有第一道防线的经济学意义。
可见,“无形不可视物”——经络、气是比“有形生化指标”更为重要的“生物标记物”,表明,中医在调理人体物理平衡方面具有“把握问题量变阶段”“消未起之患”防微杜渐的人性关切。显示中医极具古代原始创新意义。
6、为什么养生师不必是医师?
因为中医看不见的经络、气理论;阴阳平衡理论;藏象理论等等西医严重缺失。所以,西医师不具备资质。他们只有谦虚地向中医学习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养生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