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保护:是重修重建还是保留现状?理性对待最重要!

(2018-02-13 13:50:38)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情感

房产

分类: 建城伊始研究

 http://s12/mw690/001ynxDFzy7i9mgheFZ5b&690


 游台儿庄古城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直到今日还能听到一些否定的声音,认为重建是造了“假古董”。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古城拆掉了重建,故居拆掉了再造,古街拆掉了新修……总会一些人意见不同,喊出了“拆掉真古董,修建假古董”的声音,也有人称:“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拆掉古建筑就是拆掉历史”。

 这些反对声有理吗?那么古城要不要拆了再重建呢?古塔倒了要不要再重修呢?重修的意义是什么?重建的意义又在哪?重修重建难道就不是保护吗?多年来,这已经成为各界一直争论不修的焦点。

 山东枣庄的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曾遭到过这样的质疑,我一点也没感觉到奇怪。

 在这里我们来突发一下奇想,假设把一座台儿庄的废墟保护起来,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台儿庄散落在地的瓦片,到处倒掉的墙头,杂乱无章的巷道,尘土飞扬的垃圾,甚至还有当年大劫时留下的弹孔、弹壳,早已生了锈,或者早已被破坏……下了一场大雨一冲,泥泞的路面,混浊的泥浆将尘土冲入了河道。

 或者说后建的棚户区,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将大捷时的弹孔墙拆了,修建自家的院墙,将古城里的道路建设的杂乱无章,久而久之成为一座谁也不愿意去的,假设不是棚户区也罢,就是看上去类似普通的住宅区也罢,这其间的文物也会早晚消失殆尽,大家觉得这样的保护可行吗?

 我觉得可以看看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是怎么保护文物的,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看看历代是如何保护岳阳楼的,作为借鉴。

 岳阳楼建立在公元220年左右,最初的名称叫“阅军楼”,后更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是典籍有记载的,范仲淹题文中也提到的,是为最为著名的重修,我们能说滕子京错了吗?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年)重修。明成化七年(1472年)重修。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将楼址东移六丈多。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楼重修。关于岳阳楼的重修、重建太多,我没有必要将所有的都列入,只是摘录了部分举例而已。

 倘若我们不赞成重修,也许岳阳楼今天就不存在了,今天我们也不会知道岳阳楼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重建算不算“假文物”、“假古董”?如果只保留一个废弃的塔基,久经多年残破不堪,谁又能认为这就是岳阳楼呢?岳阳楼也经历了迁址重建,谁又能说它不是文物呢?

 岳阳楼才只是数以千万个文物中的一个,诸如此类,不知道有多少文物古迹,都是被历代先人们修复、重修、重建,得以延续下来的。我们知道,古代的城市,尤其是中原的建筑,很多是木制结构的,最容易遭受火灾的破坏,修葺、重修、重造、重建几乎平常事,就说长城的重建更是闻名已久,若不重建,怎么能看到明长城、金长城遗址,假若没有重建,或许我们也不知道秦长城长得什么样。

 那是不是要所有的古城、文物要拆了重修、重建呢?我的观点是看保护的意义大,还是重建的意义大。譬如一座坍塌的古城,重修它意义在哪?

 假设交河故城重建,那势必要破坏文物,上面覆着着干打垒、夯土的建筑,尽管已经坍塌,不过却在干燥的西部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在无论是白天、黑天、朝阳还是夕阳下,古城的余韵都是美观的,重建的意义就不如看这现成的土坯城垣,故城的存在,反而激发或者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思索。

 而对于台儿庄遗址,如今是发展起来的不足百年历史的旧城,城中棚户区遍布,或者说危旧房遍布,更算不上文物,旧城亟待改造新居,其间墙壁上的弹孔,抗战留下的痕迹,濒临破坏的边缘,谁会对着残破不堪的危旧房屋和棚户区无限遐思呢?这完全可以用修复、再造古城的形式将文化展示出来,亮化、美化、绿化,修旧如旧地展现新貌,用修景区的方式改造棚户区、危房改造,难道还不能受到欢迎吗?不然数百年后,那个台儿庄大捷的遗址在哪?或许经过人民生活,冲刷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没有人能记得住具体的位置,反而没有保护到文化,就谈不上保护到了古城。重建或者说是新建,不就是文化得到提炼,传承得到升华吗?

 重建在这样的时候并不是坏事,可以说是新建,对古城环境的亮化、美化、绿化……让文化更加鲜明,让主题更加突出,让历史更加铭刻在心,通过更多的人到这里了解历史感受文化进而受到教育熏陶。

 试想,游客怎么可能通过棚户区了解历史呢?哪里没有棚户区,游客怎么可能通过危旧待拆的建筑了解历史呢?哪里没有待拆的危旧房屋呢?反而重建是贴近了明清古城,依托运河展现着古城韵味,将台儿庄的历史展现出来。

 新建的台儿庄古城,一改过去这里的“脏、乱、差”的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古城的文化价值,将历史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古城的就业,让更多的失业有了更多的岗位,绝大多数人有事干,通过从事旅游实现了就业。若干年后,谁又不说它不是一座古城呢,重修、重建对它来说,应该是伟大的功劳,而不是罪过。

 但针对文物可以展现鲜明的历史价值,要用的不好了,拆掉了可以当作保护的真文物,那就有可能是千古的罪人。

 所以,我觉得应该坚持的观点是,看保护的意义大还是重建的意义大,有些时候重修、重建是对文物最大的保护,不过也有时候,重修、重建也是对文物最大的破坏,重点看保护还是重建,从文物的本身出发,看是要提高文化的警示和教育的意义,看重建的地方是不是文物,需不需要重修、重建,经过系统地各界专家的论证,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赞成。

http://s4/mw690/001ynxDFzy7i9mj2rDBa3&690

http://s3/mw690/001ynxDFzy7i9mkveYWc2&690

http://s3/mw690/001ynxDFzy7i9mlMFNge2&690

(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五车地图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