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海古城的“大屋”文化

(2018-02-11 17:12:29)
标签:

文化

旅游

教育

房产

分类: 地图心情驿站

 


 定海古城大屋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现存的大屋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建筑,砖木结构。较有代表性保存完好的有:西大街的蓝家大屋、建国路34号的中营衙门大屋、聚奎弄的刘鸿生故居、太保庙弄的孙举人住宅、芙蓉弄的施家大院、东管庙弄刘坤记大院、51号王家大屋、36号王顺成住宅、西大街 “大街朱家”大屋、留方井路康五房老屋、环城西路乐家老屋、人民北路金家大屋、道头顺裕弄孙家老宅和陈家老宅、柴水弄的徐家老宅和北门石柱弄的陈氏民居等。

 

 定海古城内的大院落,旧时叫大屋。现存的大屋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建筑。定海人相当聪明,一批商人到上海和汉口经商后,大多发迹致富,荣归故里后造楼起屋,光耀祖宗。造的大屋一座比一座有气势,一座比一座讲排场。据民国年间编的 《定海县志》载:“今述旅外侨商,侨商以上海汉口二处为最多,当不下二万人” “薪资既丰,获利亦厚,故常有赤手起家有至数百数十万金者。”

 

 民国期间建成的较大宅院,多数是由主房、厢房、天井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大的有三四进。较出名的有人民南路潘尚林住宅、西门前府街吴家大院、环城南路许家大屋(一说是清末建)、建国路戴家住宅、环城西路陈氏大屋、留方井路1号陈子均 (陈坤)大屋、恒丰弄5号刘家大屋和东官庙弄1号朱家大屋。

 

 还有东门头两幢大屋,东门口里为许家大屋,是中西合璧式建筑,高墙,二层楼房式大天井,两旁还有小天井组合。而东城脚跟一座是传统型民居大院,墙门飞檐砖饰,工艺性较强。北门龚家河头现有两座大屋,一座为中西式楼房,一座为中西式平房大院。和昌弄口大屋、蓬莱路口张家大屋也是近代出名的建筑。

 

 陶家弄北向弄口是新当典大院 (现已被拆除)。弄内尚存一大屋,俗称 “快发财”。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听老一辈人讲,该大屋主人本身无分文,赤手空拳到上海闯市场跑码头,没几年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了。回老家后,他建造了三进楼房式大院,建筑为中西合璧,前门通道用大石板铺成,第三进最为豪华。左邻右舍不知其为何这么快就发了大财,只因其发财发得快,就叫他的大院是 “快发财”,至今老人们尚未改口。

 

代表建筑

 

 

 王家大屋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区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气派非凡,当之无愧是定海第一古宅。清代建筑,大屋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41平方米,现存前屋、正屋、左右厢房等建筑物。正屋七间,外砖内木结构,通面阔29米,通进深9.7米,用九桁,均用穿斗结构,重檐硬山顶。

 王家大屋当之无愧是定海第一古宅。始建于清代,大屋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41平方米,正屋七间,外砖内木结构,通面阔29米,通进深9.7米,用九桁,均用穿斗结构,重檐硬山顶。

 王家大屋又叫王家走马楼,门楼与墙齐高,分上、中、下3层,上层为砖雕斗拱,中层雕万字回龙、寿字回龙、金钱蝙蝠、寿星送桃、麻姑献寿、牡丹花篮、和合二仙等图案,下层是又宽又高的石门框,雕着凤凰牡丹、状元及第、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等图案。这些图案都寓意着“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整体可以用“细砖黑瓦马头墙,游廊挂落花格窗”来形容。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已遭破坏,现存前屋、正屋、左右厢房等建筑。正屋共7间,通面阔29米,通进深9.7米,用九桁贯穿,均按穿斗结构建造,重檐硬山顶。

 整座住宅古朴而又典雅,气派非凡,看后让人油然而生荡气回肠之感,王家老宅,真可谓是定海古民居的经典之作。作为我们这一代的定海人,应该了解它、爱护它、保护它。

 定海城区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王家大屋古朴而又典雅,于20005月被市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点”,并在门口镶嵌着一块标有“王家住宅”4个字的牌子。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黑白喜剧故事片《七十二家房客》在全国放映。而这个时候也有数十户人家居住在王家大屋,因而王家大屋里的住户也被定海人戏称为定海的“七十二家房客”。

 王家大屋的建造人叫王克明,字立山,定海本地人,生于1820年,家有4兄弟,王克明排行老二,父早亡,是母亲含辛茹苦把4兄弟抚养大。王克明一开始是做渔货买卖的,20岁左右时去了上海打工,在一个叫“仁茂洋行”的商号当伙计,这个商号是洋人开的。由于王克明头脑灵活、手脚勤快、办事利索,深受老板喜爱。不久,被洋老板任命为掌柜,慢慢地就有了一定的资本,后来洋老板回国,让王克明看管洋行。也是天助王克明,谁知道洋老板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仁茂洋行”也就成了王克明的财产了。

 这回王克明独立创业,放开手脚大干,成了大老板。他慢慢地置办了许多房产,又在上海开设了礼渣洋行。王克明是个孝子,懂得饮水思源,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王克明回到定海后,造了这座豪华气派的王家大屋给其母亲享用。王克明虽是财大气粗之人,却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是其膝下无子嗣,所以在其老母百年之后,就把房屋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沧海桑田,时光如梭,这王家大屋的住客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舟山解放以前这王家大屋曾经是国民党浙江省的党部办公楼,解放以后这里又成为中共定海县委办公楼,后来又改成舟山地委机关干部家属宿舍楼,现在是舟山市退管会的办公楼。

 在定海城区仅存的几处老宅中,王家大屋的墙门和繁华程度应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此座墙门装饰完全是大户人家特色,两旁门柱上角皆有石雕,雕的是笙笛吹歌、引凤求凰和迎亲送嫁图案。门额上还有砖雕,正中雕的是古代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饱满、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甚是可爱。门的左右雕的是云龙纹饰,下雕蝙蝠纹饰,象征着福气临门、满门吉祥,上雕有龙、凤凰、麒麟、龟4尊瑞兽,张牙舞爪、向东而踞。上一屋也是砖雕,正中镌有“紫气东来”篆书砖匾,两旁有人物砖雕4幅,人物生动逼真,下雕锯齿城墙砖饰,象征着王家大屋千秋万代、牢不可破,固若金汤。

 王家大屋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两扇厚重的大木门用铁皮包着,门上面安有神兽椒图,口衔铜环门把手,门把手上方是万年青图案。走进那黑漆大铁皮门,站在天井往里看,这是一座外砖内木结构的四合院,两层楼、石板地、石台阶、石门槛、大屋坐西朝东,高墙飞檐,伸展向蓝天,院内木窗花格精雕,天井女儿墙上嵌有菱花桶窗,石板道地四整平方,走廊围柱花顶,根根柱头有兽头和人物故事雕饰。

 

 朱仲三住宅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关东管庙弄1号,民国时建造的。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现有台门、正屋、左右厢房()、围墙等建筑。正屋面阔5间,通面阔2155米,通进深1470米。重檐硬山顶,砖、木、石混合结构,前檐设廊子,上层廊子设卷棚顶,雕刻精美,楼上设宝瓶式栏杆。整座建筑的门窗均为西式方格玻璃门窗。保存完好。

 

 蓝家大屋又称蓝理故居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西大街89号,古城居民叫它蓝家大屋,东至总府弄,西至陶家弄口,坐西北朝东南,建有前屋、正屋、后屋三进大房,配有左右厢房。蓝氏先人蓝理(16491719),福建漳州畲族人。参加过清军平治“三藩之乱”,并在征战台湾澎湖海战中,中炮破腹流出肠子,被康熙皇帝称为“破肚将军”,亲题“所向无敌”“忠勇简易”匾。

 蓝家大屋的府邸其实很小,进门是一条长廊,穿过长廊是一个10多米高的台门,正上方刻有“蓝府”两个大字。过了台门就是正堂,正堂的墙上端挂着蓝理的画像,桌上设有供香台,两旁是太师椅,墙壁上挂着康熙题的词和一些老照片。

 

大屋墙门

 

 筑别具一格特有的装饰。舟山有句老话头叫“墙门对墙门,厂笆对厂笆”,墙门构筑得好孬,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气势如何,大户人家讲究撑“门面”,墙门小,面子上是说不过去的。定海传统民居中,富家的豪门用材料最为考究,装饰最为精美,装饰手法也最为繁杂。宅主人对大门的材料往往要用特制的水磨青砖,结实耐用又适合雕刻的上等木料和最好的青石。

 定海的老墙门大多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官府和大户人家墙门一般有“八字墙门”、“歪摆墙门”。一般民居大门就简单得多了,大多是普通的“竹丝墙门”和“拼板墙门”。大户人家也即诗礼人家,流行高大的马头墙封闭住宅,墙门大多系亭阁式,门头上的砖雕图案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鹊、仙鹤、盘长、如意等分别组成画面,各有其寓意。

 如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墙门,门柱上角石雕笙笛吹歌引凤求凰和迎亲送嫁图案,门楣上数层砖雕,有砖匾戏文故事,祥鸟瑞兽等吉祥如意图案,加上洋铁皮色的黑漆大门,使人感到豪华恢宏,气势非凡,森严壁垒,一般人家开门是道地,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开门后有隔扇门,女墙或两道墙门,如我在上世纪60年代住的西大街蓝家大屋,因前有临街门楼,进门第四道才是墙门,龚家河头大院向南是西洋式周白花大门,进去后是女儿墙,再是向东中式翘檐式墙门,进去后才是石板道地,定海人开门朝向还很有讲究,一般朝东、西、北三向开门,当武将者居家大门切不可以向北开,否则就有“败北”之忌,如西街蓝府大门是朝南偏东的,西门外左城脚跟26号武举人周槐之“举人第”大门是向西开的,文人不顾忌向北,如太保庙弄里举人孙尔瓒之宅向北开门,且穿堂而出,也叫“漏底台门”。

 还有定海东管庙弄17号刘坤记大院,有门数道,大道地中有方石板公道穿堂而过,也是典型的“漏底台门”,商贾人家,门不宜向南开,因“五行”中商屋金,火克金,所以定海商家大门或石匾,镌有“紫气东来“第颜,东汉哲学家王充就有“商家门不宜向南,征家门不宜向北”之说,因地基所致不得不向南开门者,也大部朝南偏东斜向开门,因而就有了“歪摆墙门”之说。

 

大屋雕刻

 

 定海大户人家的隔扇内门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内容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暗八仙”(渔鼓、荷花、葫芦、花篮、宝扇、竹笛、宝剑、檀板)和“忠孝节义”等,如道头顺裕弄33号孙家清代老宅中的中堂欹斜格花隔门扇上的浮雕和东管庙弄36号的王顺成清代老宅中的内门上的浮雕,都是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另一种是“八卦”砖饰等,也就是驱邪的“暗八仙”。

 在城关中大街73号门墙上,就有一“八卦”砖饰。木雕多是莲花、葫芦、桃子、玉鱼、灵芝以及丹凤、松鹤、喜鹊等图案,体现了主人的“讨彩”心理。如莲花雕饰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成为“清正明洁”的象征。缠枝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大屋牌匾

 

 定海民居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格,最具表现力的就是门额和厅堂上的横批,俗称门厅匾,其形式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美学等为一体。凝聚亲和,导向归一,这是门匾题字最有价值的社会历史效应,这种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民俗风情实物资料,被称作海岛市井文化的“活化石”。门匾本是汉魏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舟山人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海岛民居门匾。

 海岛民居门匾习俗,说明了舟山迁徙人口普遍对祖居地的崇念文化。如清政府康熙三十七年在定海城衜(原卫海路隆泰行弄)创设了对外商务和海关事务的“红毛馆”,红毛馆由九幢楼屋组成,门上悬一方匾额,书有“万国来同”四个大字,意思对来此经商的各国商人一视同仁,显现了舟山高高在上的商主地位。定海册子丁家大院正厅挂有“存心堂”匾额,意思是“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但心存故里”。

 普陀展茅柴家走马楼正堂悬挂有“茂林堂”字匾。展茅翁家宗祠堂中悬有“六桂堂”金字匾,均是风光其家族荣耀。另有定海小沙王家村王国祚为民请命后,其故居悬有乡人所献“复翁堂”匾。还有清代定海人虞长赓常做善事,积善乡里,其堂上匾额为“一乡善士”。金塘有柳行徐家司马第“海岳传芳”匾额、陈家“昌占五世”匾额和大丰徐姓“新安望重”匾额等。

 白泉田中央王氏祖堂清光绪皇帝钦旌“节孝”匾额。秀山厉家墙门的上方有一砖页匾额,上题“德礼不易”四字。

 刘鸿生因捐助兴办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19233月,北洋政府以大总统名义颁发“乐育菁莪”匾额嘉奖。定海最后一位举人孙尔瓒孙氏大院有南通状元张謇书赠的“有政堂”匾额。

 历尽沧桑的定海古城大屋亟待保护,这是老祖宗们留给后人的财富,是千百年形成的世俗风情,具有其独特的风韵和历史厚重感。笔者曾陪同国内知名工艺美术家夜访定海老街和古城大屋,专家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这也许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的和谐相融,给人一个历史的醒悟。珍藏历史,才能彰显文化。


http://s10/mw690/001ynxDFzy7i7jY4Yshc9&690


http://s4/mw690/001ynxDFzy7i7jZQ2l5b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