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7月再版的《台儿庄古城旅游指南》(简称《台儿庄地图》)上,根据时任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同志的创意而绘制的《台儿庄胜迹复原图》(简称《胜迹图》)以恢宏壮观的古城、繁忙的市井景象,让这张地图增辉不少。
对开的《台儿庄地图》,城区图和枣庄市辖区图所占篇幅并不大,面积分别约占一巴掌乘以一巴掌的矩形大小区域,可是其上的《胜迹图》相当于三个这样的矩形区域,呈横向长条展示在《台儿庄地图》正面的的右上方。
台儿庄,位于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的湖畔以东的枣庄市,是进入江苏省的重要门户。该城曾以一场战争而闻名全国,它是二战中的一座抗战名城,被世人称之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而在历史上,它又是古运河畔上的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之城,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古码头、古驳岸保存较为完整的运河古城,城里绵延三公里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运河”。
历史资料表明,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故有“天下第一庄”之誉,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让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枣庄市重建台儿庄古城,至今占地2平方公里,拥有11个功能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的台儿庄古城已面向世界开放,古城墙、古战场、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得到重现。
这里我不讨论毁去的古迹要不要重建,不讨论仿建“文物古迹”的道理,台儿庄古城的恢宏壮观正如《胜迹图》里展现的一般,仿佛台儿庄就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这幅《胜迹图》是根据时任枣庄市委书记的陈伟同志的创意,结合收集到的12万余条线索,查看1130多本史料以及明清小说1279本和台儿庄老照片380多张,撰写的5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而绘出来的一幅《台儿庄胜迹复原图》,并依此作为台儿庄古城的建设蓝图和重建依据,如今的台儿庄古城景区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
在这幅《胜迹图》上,明清韵味的特色建筑连成一片,并兼有徽派、欧式等外来建筑,庙宇夹间有序,街巷纵横交错有致,人流不息,商贾繁荣,林木如遇春天,果花绽放,渔船穿流运河之间,转入城中水道,桥梁相连。
在《胜迹图》中,沿街店铺、沿河大院、桥梁码头、城墙门楼、庙宇古寺、衙署学堂等地名和建筑均标注文字,河中游船或渔船、或龙舟,桅帆上挂着飘逸的旗号,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全图正如一幅精品古色古香的绘画地图。
《台儿庄地图》上,城区图以台儿庄区城镇为主,南北走向的街道有东顺街、箭道街、兰祺路、兴中路、林运路、康宁路、运河大道,东西走向的街道有运河北堤、华兴路、金光路、文化路、长安路等。台儿庄古城与土城分别用绿色和棕色加以区别。
《台儿庄地图》背后的资料主要介绍台儿庄美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信息。总体上来说是一幅不错的游览图,特别是《胜迹图》的点缀,让该图如同一幅手绘、测绘与一体的游览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