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普渡话出轨

标签:
情感两性社会 |
分类: 情人篇 |
慈航普渡话出轨
满足他人是外遇最高道德
某电视台一位主播,是全国“金话筒奖”得主。他形象好、嗓音好、语言幽默、临场处置能力敏锐……倍受万千女性热捧,荣享这方水土“师奶杀手”之誉。
然而人有旦夕福祸。出于医疗需要,他在年近六旬之时被外科医生用镜切微创手术“删除”了大部分性功能。无论面对何等风情的女粉,他都不能充分勃起。
他为此深深苦恼了好久,甚至于怀疑人生的意义。并且自此开始,他屡拒在电视屏幕上出镜,也屡拒在公众活动中登台——他失去了面对女粉而雄起的底气。
后来,在一干好友的劝导下,他宅进书房,潜心总结视频主播、现场主持与日常讲话的技巧,写出几本专著,被当地高校聘为客座教授,俨然转型成为学者。
这本是一件人生励志的经典成功之例,然而却在一些道貌岸然者的嘴里沦为被讥讽的笑料:“不能风流了吧,勾引不了少妇、糟蹋不了女孩了吧,哈哈哈”……
可天下偏偏有人仗义执言。当地媒体界的一位资深人士,一次在饭桌上听到上述嘲笑,当即予以反驳:“什么叫勾引,什么叫糟蹋?他那是慈航普渡,行善!”
好一个“慈航普渡”,这词儿用得太好了!要知道,那些主动贴近、主动示好、主动索爱,甚至主动开房的女性,是把能和这男人的睡觉当成一种荣耀的啊!
而被广大女性崇尚的男人,为了满足女人在社交疆域、性伴格局、情感升华与性欲宣泄等方面的荣耀追求,以身为本,不吝付出,这不是慈航普渡又是什么?
当然,同样的原理对于万千男性崇尚的名媛美女也一样通用。只不过无论男女都要遵守一样的规则:不能有欺有诈,不能做虚假承诺,不能做性以外的交易。
慈航普渡,原是中国道佛两家的宗教词汇:“以慈悲救度众生”。而在婚外性关系中,以一己之性的慷慨付出救度对性渴望的众生,无疑就有了新的道德内涵。
正像美国交友网站Match.com首席顾问海伦·费舍尔所说:“人们通常会被一个能拓展他们兴趣、目标和自我价值的人所吸引”,这就必然会产生种种冲动。
而以英国哲学家罗素“性道德三阶段”的分划来看:“最后一个阶段只注重个人的选择”。那么,尊重并满足别人对你的性选择,不就是真正的道德模范吗!
-----------------------------
本文观点引源
[美]海伦·费舍尔:《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性、婚姻和外遇的自然史》,倪韬、王国平、叶扬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3
[英]伯特兰·罗素:《婚姻革命(原名Marital Revolution)》,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