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性的一时激狂

标签:
情感两性文化 |
分类: 性爱篇 |
爱是性的一时激狂
文/潘海
(图:用兴奋诠释爱情的鲁曼教授)
爱与性到底是啥关系?
我说:没关系!然而,就有绿茶式女生因此而对我愤然:“谁说没关系?对于不爱的男人,本姑娘绝对不会睡他!”
啧啧啧,好一副凛然的大义。
相比之下,只性不爱的我们,好像立马就被打回到动物的原形。
那么,爱与性到底是啥关系呢?
对此,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鲁曼在用Liebe定义“爱情”时说得清清楚楚:人们“把结果难料的首次接触异性所造成的兴奋、或者靠着老套方法得到异性时所产生的兴奋诠释为爱情——然后就被实践为爱情。”
看看,爱与性的关系多么简单——首次接触异性、最终得到异性,这两个时间段的兴奋情绪,原来就被叫做爱情。
然而且慢。
虽然“爱由性生”差不多已成人类共识,但其逆定理“性由爱起”却貌似还没有被人类的性活动所证实。对此,连鲁曼自己都不讳言:“爱情缺乏像真理一样的普遍性条件。”
这啥意思?
日本社会学家今道友信如此解释:“爱,无论如何毕竟是意识问题”,“然而,意识的本质却是时间性的”,就是说“爱是一种时间性很强的激情化意识。”
时间性很强的激情化意识,这其中的重点,我想大家都懂。
换一句没文化的话说,就是你饥肠辘辘的时候,看到了让你醉心的美食,于是便产生了“时间性很强的激情化意识”,甚至于你会捧定餐盘忘情念叨:“本姑娘爱死你了”,就仿佛噙着某根让你大快朵颐的热棒子一样不肯丢开!
然而可惜,饥肠很快会饱,而美食却永远吃不完。
所以,在爱与性的关系中,爱情只是性的一时激狂。激狂的需求被填饱了,那爱也就平息了。毕竟接下来的美食还有很多,你还会有新的冲动与激狂——而那正是你的新爱!
--------------------------------
延伸阅读
[德]尼可拉斯·鲁曼:《爱情作为激情:论亲密关系的符码化》,张锦惠、王柏伟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1.10
[日]今道友信:《关于爱》,徐培、王洪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