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教育纳入高校健康教育纲要
(2017-08-21 10:15:26)
标签:
健康两性情感文化 |
分类: 性教育篇 |
文/潘海
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人民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消息,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明确提出:“高校健康教育重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其中,最令性学界关注的内容是,《纲要》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健康教育的五项主要内容之列,明文指出:“高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
而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纲要》规定的教育目标是:“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则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我在接受珠海市性学会网站采访时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针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所提出的目标与内容,涵盖了性生理知识、性疾患防治、性别社会关系调适、性与婚恋家庭关系的和谐、性伦理道德观念、性侵害预防等多个层面,可谓“全角度、全方位、全覆盖”。
在具体操作层面,《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若干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维护个体健康与增强社会责任相统一;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教育部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向全国高校提出了“采取多样化实施途径”的具体要求。包括: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因校制宜制定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组织的协同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