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两性婚姻不离婚 |
分类: 男性篇 |
在珠海,这个男人不离婚
算起来,他来珠海快已近8年了。像他这样40出头的男人,凭着一纸硕士文凭和一张高级职称的证书(当然还有他聪明过人的才智),很快就谋得了显著的成功——在一家稳定的企业集团作了子公司的老总。尽管,他还不是特别有钱的“大款”,但他居有定所,行有车楫,一只笔又能在外“签单”消费,实属于富足潇洒之辈,当然身边就不乏漂亮的女孩。然而,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就在他周围远不如他的男人都争先恐后地同内地带来的“传统婚姻”拜拜时,他却始终稳守家山,毫不为特区日益增长的离婚率所动,创造了男人“下海”多年不思离异的纪录。
人说这样的男人是个谜。有一天,我同这个谜样的男人有缘小酌,三杯并两盏,一番低语间,不期然竟让我窥出了他的谜底。
——你为什么不离婚呢?我问。
——为什么人人都要离婚呢?他反过来问我。如果说离婚是一种需求,他说他没这个需求,他没有感到这个家对他有什么不好。他和他的妻子、儿子已经构成了一个极为稳定的三角形,去掉任何一条边,都会给他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定势”带来动荡,甚至造成他日常生活程序的混乱。尤其是他不能失去儿子,因而在老婆没什么不可原谅的错处时,他觉得没理由也没有必要追逐离婚的时髦。
——你的老婆有令你不满的地方吗?
——当然有。他极为坦率地承认:任何人都不是完人,老婆也绝非理想中的人物。但他接着强调,生活不可能都是理想境界,生活只是一种过程,用理想来引导,让生活更加贴近理想可以,但企图以理想替代现实,那就错了,那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幼稚病,这个病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直言自己的老婆,在身高、长相、兴趣爱好甚至说话声调等各个方面都不尽如他的愿,或可称不理想,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大。但是,他说,如果你已经适应了她,并在这种适应中与她共建了心理、生理及日常行为中的很多习惯,双方形成了平衡,而她也努力为了你在保持这种平衡,让你在家中感到方便、温暖、随和、轻松,甚至以她的体贴来做你事业拼搏的温馨驿站、以她的理解来构筑你人生沉浮的可靠后方,你说,你还想轻易地离开吗?
——你老婆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对此非常怀疑。
——能。他十分肯定地说,并举了一个例子:4年前,他在公司做主管技术开发的副总,由于工作投入,成绩出众,招来一些人的嫉恨,在集团人事部来考核时吃了一些亏。当时他情绪极为低落,回到家就像霜打的茄瓜--蔫了。妻子打听到实情,没有指责他曾经锋芒太露,也没有埋怨他不会为人处世,更没有怂恿他去争去斗,只是一句话“不让干就不干,没人把你当笨蛋”。结果,释了他的心理压力,让他找到了认同,很快稳定了情绪,调整了思路,轻装上阵,终于获得集团管理层的承认。对此,他感触无限,说:幸亏老婆死心塌地,若是换了没心没肺的“情人”,见你一败涂地,大势全无,她还会再来理你?
——你老婆确实不错。但在她之外,你有没有遇到过更为理想的女人呢?
——有过。但所谓理想,不过只是相对的,在某一方面,譬如有的长相漂亮、有的活泼伶俐、有的才思敏捷、有的甚至富于性感,也有综合素质不错的。这些人都很年轻,因而看上去当然要比人到中年的老婆强些。但是,不能这样简单地比较。因为这些女人不可能对你负责。珠海的年轻女孩不少,在外地来珠的人员中远远超过了男性的比例。女孩子到特区“闯海”,为的是什么?恐怕不是为了谈情说爱。男人有钱有势,可以给她们实惠,帮助她们发展,她们当然乐于奉献,甚至愿意做你的太太。但她们没有同你共过患难,更重要的是,她们也许从来就没有同什么人共患难的思想准备,那么,当你遇到麻烦时,这些女孩子还可爱吗?所以,还是老婆靠得住。
——冒昧问一下,既然你承认,婚外一些女人在某些方面比你的老婆要强些,那么你有没有过一时的冲动,或者说有没有对别的女人产生过激情呢?
——任何人都会有冲动的时候,任何男人遇到漂亮、优秀或者性感的女孩,都可能产生激情。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开放时代,可能没有哪个男人不曾冲动过,不曾激情过,因为冲动一次并不太难,而激情更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冲动和激情总是非理智的。理智的选择,就是不要让眼前的冲动危及我们根本的生存方式,不要让激情取代了我们已有的亲情。就像我们早几年在卡拉OK中唱的:“擦干了我们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这根,就是婚姻。尽管,我们可能为别人“出血”,也可能让别人流泪,但是,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不要摧毁自己的婚姻与家庭。这也算给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做一份贡献吧。你说对吗?
博主后记:这是11年前我发表在《珠江晚报》上的一篇短文。今天整理文档,无意中翻出,看了一遍,觉得所说的观点仍然没有过时,甚至还更显得深刻。于是转发到“博客”中。当年报纸的编者按这样说:“本版今天发表的这篇访谈录,在珠海或者在整个沿海经济特区,应该都有普遍的意义。尽管,本版编辑并不完全苟同本文的观点,更不提倡文中的某些做法。但面对九十年代末我们这块陆地上仍未衰减的‘婚姻重组’狂潮,让更多成功的男人保持理智,减少对其既有家庭的冲击,想来也还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