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9-06-25 13:52:19)


1、加大资金投入、扩宽资金来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多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各地政府均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需求等积极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切实改变传统“重大学、轻职教”的观念,并在充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财政情况合理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在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相关资金应用的监督,如增强资金使用的范围、使用效益等,并对教育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并对相应的反馈信息及资金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作为以后投入额度的调整标准[3]

中等职业学校在得到政府资金投入后,不仅要完善教育教学的基础硬件建设工作,也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真正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同时,还要借助有限的资金扶持来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建设,为学校培养出一流的技能型教育教学人才,进而才能真正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也要立足于科学观、大局观,让每一位教师均能有常态化、专业化的进修与培训机会,并通过资金上激励来激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另外,中等职业学校也要重视有创新成果教师的激励机制建设,使之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真正能够专业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自主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地方、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在合理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时,也要进一步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筹集模式,如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同体,以共同承担和多渠道化的形式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进而为全面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2、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在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但实际情况却是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多大停留在理论呼吁、尝试性合作的层面,未能真正实现“学校”、“企业”的紧密结合与合作,进而也导致中等职业的教学模式还未完全脱离传统教学观念。另外,企业受自身各种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其往往缺乏自主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进而也导致“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应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并通过积极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打破原有的“学校类型”、“企业”、“教育管理部门”的制约,高效整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合理规划区域性校企合作布局,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范围[5]

另外,学校也要鼓励、为教师提供条件,使之能够应该定期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能够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领悟、掌握社会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实用技能的需求,进而才能真正达到“双师制”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这对有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提高一线教师地位,改革管理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教学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多以行政管理结构改革为基础,教育教学人才改革为辅,这也导致一线教师在学校改革过程中“发言权”不高,却要受到各种“考核”、“考评”机制的制约,这也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效率低、无效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提高一线教师的地位、提高其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发言权,鼓励其能够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通过结合相关的激励机制、人才管理机制来全面激发一线教师的改革、模式积极性,进而才能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效率与质量[6]

4、政府应在体制给予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扶持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多由地方政府来管理,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除去相关的资金扶持之外,能够给予中等职业学校扶持的相关政策相对较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高级技能人才、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从实际出发,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人才激励、扶持政策,使中等职业学校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增加一些相关专业,为地方培养更多的、更对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并在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在地本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进而才能有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5、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地、合理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使之能够与本地区以及行业发展情况相吻合;同时,学校还要结合自身特色专业、自身实际教学条件,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前瞻性,大胆地专业课程的扩增、削减等,进而达到优化专业设置,促进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目的。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不断进行自身品牌建设,并在专业建设上酌情加强自身精品专业建设以提升学校形象,提高社会、企业的认可度,进而为促进学校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