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清热解毒功

标签:
爵床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分类: 我拍我写(中药) |
爵床清热解毒功
爵床(拉丁学名: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
Nees)别名特别多:孩儿草、节节寒、爵卿(《吴普本草》),香苏(《别录》),赤眼老母草(《唐本草》),赤眼(《品汇精要》),小青草(《百草镜》),蜻蜒草、苍蝇翅(《纲目拾遗》),鼠尾红(《台湾植物名录》),瓦子草(《中国药植志》),五累草(《南京民间药草》),六角仙草(《福建民间草药》),观音草、疳积草、肝火草、倒花草(《江西民间草药》),山苏麻(《贵州民间药物》),四季青、蚱蜢腿(《浙江民间草药》),野万年青、毛泽兰(《四川中药志》),屈胶仔、麦穗红(《闽东本草》),六角英、大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六方疳积草(《江西草药》),蛇食草、水竹笋(《上海常用中草药》),麦穗癀、鼠尾癀(《福建中草药》),阴牛郎(《江苏药材志》)等等。
爵床为一年生匍匐草本,叶对生;卵形、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花期8~11月。
生于山坡林间草丛中和路旁的阴湿处,为常见野草。亚洲南部至澳大利亚广布。 喜湿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忌盐碱地,宜选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分布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及台湾等地。
爵床全草入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东汉前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经》将其列为中品,载:“主腰脊痛不可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但宋代以后很少入官药,而沦为民间草药,所以方剂学中很少见到爵床。
爵床味微苦,性寒。归肺、肝、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浴。
实用验方
1.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2.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3.治酒毒血痢,肠红:爵床、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4.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爵床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5.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6.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7.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8.治痈疽疮疖:爵床捣烂,敷患处。(《本草汇言》)
9.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10.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