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治验一例

标签:
腰腿痛膝关节疼痛互联网医疗望诊 |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治验一例
患者王某,女,49岁,身高163cm,体重60kg。


2019-7-13初诊
腰腿痛、膝关节疼痛4个月。2013年因腰腿痛行腰椎CT检查,检查报告显示,L4/L5椎间盘,左侧椎间孔方向突出约三毫米,硬膜囊前缘及左侧肌神经轻度受压,L3/L4, L5/S1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与膨出,韧带不厚,椎管无明显狭窄。服用中药治疗一个月,疼痛消失,用药不详。4个月前因运动量大,劳累,腰疼腿疼膝关节疼痛复发,疼痛严重,几乎不能走路。服药治疗(用药不详),疼痛未见好转。在互联网寻余治疗。患者饮食正常,但有时胃胀,有时手指麻木,上肢也有酸痛不适感,足跟和足大拇指麻木感,怕冷,手足常年冰凉。眼睛干涩。咽干,无咳嗽痰喘,睡眠正常,大便每天或隔天一次,小便可。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过少,月经颜色淡红,白带正常。面色晄白,精神可。舌质淡,苔白厚。由于是互联网诊疗,脉未触及。但从患者主诉及伴发症状,还有舌像,三诊合参,就可以对患者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患者应该是一个虚寒体质,气血亏虚,寒湿内生,瘀血内停。因此必须大补气血,温阳通络止痛。此时,特别适合应用炮附子、制川乌之类,但是因为是网诊,为了安全起见,就用了仙茅、仙灵脾、羌独活等代替。仿独活寄生汤,处方如下:
生黄芪90克,红参20克,白术30克,云苓30克,当归20克,
柴胡20克,白芍30克,香附20克,黄连9克,半夏10克,
黄芩15克,干姜20克,桂枝30克,熟地30克,川芎15克,
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川断20克桑寄生20克,怀牛膝30克,
仙茅20克仙灵脾20克羌独活各20克厚朴10克槟榔20克
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生姜大枣为引。
用凉水将药材浸泡一小时。同时加入生姜20克,大枣6枚等药引一起浸泡。第1遍煎煮大火煮沸,换小火,煮25~30分钟。将药液滤出。第2遍煎煮,加开水到药锅中,大火煮沸,换小火,煮20分钟。将药液滤出。将第1遍煎煮滤出的药液和第2遍煎煮滤出的药液兑和,放空置锅中加热,蒸发水分,浓缩药液。浓缩到600~700毫升,分3次温服,饭后半小时温服。
2019-8-2复诊
微信回复:药用14剂,腰痛明显好转,走路使基本没有疼痛感,侧卧位睡眠翻身时还偶有痛感。抱小孩时左腿乏力,膝关节疼痛消失。余无不适。效不更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首先谈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很多腰腿疼的中老年患者如果做一下腰椎CT检查,大部分患者都有或轻或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来进行治疗呢?有保守治疗,有外科手术治疗。要找骨科医生看病 ,那就要手术治疗。找针灸科医师看病,那就要针灸治疗。有的医生善用小针刀,他就会建议用小针刀治疗。如果找到一个中医内科大夫,如果这个中医大夫技术全面,就会建议服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作为一个患者,应该怎么来选择治疗手段?一个原则,那就是能保守治疗的,就尽可能的不要手术。因为手术的创伤性太大,而且愈后不是太好。有的患者手术以后症状反而加重。我认识某大医院的脊柱外科主任,他本人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疼经常发作。我们闲聊时,我问他,你怎么不做手术治疗呢?他说,我这个不需要。所以我建议尽可能的不要选择手术治疗。针灸治疗,小针刀治疗,内科大方脉治疗,哪一个方法比较好?这三种方法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至于说能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那要看你遇到的这个大夫的水平,好大夫可遇不可求。有时候你吃了很多药,也不一定能见效。有的针灸大夫,针几次就能够给你缓解疼痛。有的大夫针几个疗程也没能解决问题。就是最牛的大夫,他也不敢讲,你这个病包好。凡是能够说包好的,基本上都是属于骗,或者说是年轻大夫不知深浅。年轻大夫的自信是因为经历的病太少。当大夫时间越长,治愈好的病人越多,越不敢吹牛、说大话。因为病情是千变万化的,人是千变万化的,也就是说,疾病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一般的、凡是很有经验的老大夫,都会这样讲,吃几服药试试。这不是明哲保身,而是疾病的不确定性确实太大。
这种腰腿疼痛在中医看来就是一个痹症。治疗痹症,无非就是活血通络,益气温阳,当然,有时需要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祛风通络药。正如《万病一元论》中所讲:“周身骨节经络,皆是后天有形之质,全赖一气贯注,虽各处发病,形势不同,总在一气之中。”所以补气活血通络,温阳散寒祛风是正治之法。本患者就是采用这种治法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好。
再谈一下互联网医疗。中医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互联网在望诊、问诊方面能很好地交流,但在闻诊、切诊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尤其是与患者的面对面的交流也不能很好的进行。这时,望诊的重要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出来。古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进入互联网医疗时代,对医生的望诊水平是一个考验。好的医生必须有很高的望诊水平,要具备通过望诊能够把握住疾病的实质的能力。如果望诊水平达不到,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讲,你的能力就非常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