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兼银屑病治验一例
患者黄某,女,20岁。
2018年8月18日初诊
月经不调数年。患者14岁初潮,月经周期一直不稳定,时前时后,但大多数是后期,一个月一行的时候很少,多数两个月甚至三个月才能来月经,这些也都是在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下,月经才能来潮。月经量少,点滴而出,五六天干净,有时滴沥不尽能持续半个月左右。痛经,主要表现为腰痛。睡眠正常,吃饭还可以,运动少。大便2-3日一行,便干难下。怕冷喜暖,暑天恶空调。膝部及小腿前外侧有皮损,呈现红色,瘙痒,被诊断为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外敷药物治疗一年余,用药不详,但效果不好,一直有皮损、瘙痒。面部及背部痤疮多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患者月经数年不调,主要是靠激素来进行治疗,用激素催月经,用一些激素月经就来潮,不用激素月经就一直不潮。妇科B超检查显示多囊卵巢,但体毛不多,小胡子很少。这是一个不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大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甚至闭经,从中医来认识,大都属于气血不好。气血亏虚,无法化生经血,月经怎么能按时来潮呢?气血不足,即使能按时而潮,月经量也会少,点滴而出,或者月经来潮后,滴沥不尽,持续十五六天不能干净,这就是中医妇科上讲的漏症。实质也是气血亏虚,气不能固摄所致。患者面色萎黄而且苍白,怕冷喜暖,还是一个气血不足的表现。至于痛痛经,那就提示宫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宫虚寒,所以会导致痛经,少腹冷、腰疼等。总的来讲它就是一个气血不足,但是她下肢还有牛皮癣,皮损鲜红,瘙痒,曾经使用一些外敷药物和一些内服药物治疗,治疗大约有半年多,效果不明显。那么中医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呢?这患者本质是一个气血亏虚的病人,但是她还有血热。因此在大补气血的过程中就必须兼以清热泻火,所以说整个治疗方案就必须清补兼施。处方如下:
生黄芪90g当归20g忍冬藤30g山萸肉15g连翘12g
红参20g白术30g云苓30g甘草10g柴胡20g白芍30g
香附20g黄芩40g黄连10g半夏10g干姜20g熟地40g
生地20g玄参20g桂枝30g丹参30g鸡血藤30g厚朴10g
槟榔20g益母草30g
生姜20g大枣6枚为引,水煎服,日一剂,7剂
2018年9月1日二诊
服药后出现了腹泻,大便每天2~3次,但无腹痛,腹泻也没有不适的感觉。痤疮和牛皮癣明显好转。月经已经将近三个月未潮,末次月经时间不详,纳眠可,舌质淡,苔薄黄,脉沉数。患者母亲说,是否可以用点激素?单纯服中药能来月经吗?我告诉她,一定能来,急不得。
上方去生地,黄芩改为30g,加王不留行30g,水蛭6g,
水煎服,日一剂,煎煮法同上,7剂。
2018年9月29日三诊
月经来潮,周期三个月,行经六七天,月经量明显比以前增加,但是伴有痛经,腰疼,那么难治的牛皮癣皮损已经彻底消失,面部及背部的痤疮也已经消失,面色已经红润,有了年轻人的朝气,纳眠可,大便每日一行,手足心出汗多,怕冷,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弱。上方去王不留、水蛭,水煎服,日一剂。煎煮法同上,7剂。
体会与感悟
本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而且是喜出望外的。一是经过治疗月经来潮,而没有服用任何激素类的药物来进行催月经。二是意外的收获,就是治疗1年未愈的银屑病(牛皮癣)治好了,这个牛皮癣患者治疗了一年余,内服药物和外敷药物相结合,但是始终没能治愈,患者夏天都不敢穿裙子,因为这个小腿部的外侧和膝盖部的皮损非常明显,影响美观。虽然患者是为治疗闭经而来,我在方子中稍加一些清热解毒药物,就把她的银屑病治好了。这对她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意外之喜。这个方子除了治月经之外,为什么还能治好牛皮癣呢?我想主要的还是在大补气血的方药之中,加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生地、玄参、忍冬藤、连翘、黄连、黄芩等等。这些药物能够清热泻火,对局部的皮肤瘙痒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诸痛疮疡皆属于火。另外,大补气血可以促进皮肤的生长,促进皮损的愈合。皮损不能愈合与皮肤不能生长有关,我感觉这一点和糖尿病坏疽的治疗有相似之处,因为糖尿病坏疽,虽然需要清热解毒,但是更需要补养气血,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气血亏虚,而且还有热毒的存在,因此这个时候必须清补兼施才能很好的促进伤口的愈合,实际上这个牛皮癣的治疗,与糖尿病坏疽的治疗的思路是一致的,虽然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对于闭经的治疗,我们一般要分为什么血瘀型、肝郁型、肾虚型等等,其实我想毕竟那就是一个问题,就是气血不足。她气血不足了以后,就没有化生经血的物质,所以就出现了闭经。因此,治疗闭经必须要大补气血,同时要加用一些通经的药物,比如说益母草、水蛭、王不留等,以前我还用穿山甲,现在的药价太贵,就弃之不用了,另外,桃仁红花苏木等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很多病中医治疗起来思路上都能找到相通的地方。那么通过大补气血,佐以清热,病人月经来了,而且银屑病也治好了。这个病例给人一个启发,大补气血需要和清热来同时进行,协同使用,也就是说清补或者说补清并用,这个时候以清为主还是以补为主?考验医者的水平了,如何权衡。像本例病人呢,就是以补为主兼于清热,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