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庭坚与《苦笋赋》

(2018-04-04 16:44:12)
标签:

竹笋

苦笋

黄庭坚

分类: 医案医话

黄庭坚与《苦笋赋》

  碑帖是一种集历史文化內涵、艺术品位和加工工艺于一身的艺术品。“碑”主要指汉、魏、唐代的碑刻如墓碑、庙碑、造像、摩崖石刻等,“帖”指名人的书札以及书法家写在绢帛或刻在木板、石片上,再经过拓片、装裱而成的作品。

  中医药与碑帖之间从表面上看并无明显关联,其实两者同属国粹又彼此影响。书家知医,医家善书,历代互见,文脉同源。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张旭的《肚痛帖》、苏东坡的《覆盆子帖》、黄庭坚的《方药墨跡》《苦笋帖》、徐渭的《水斋药方》、东晋葛洪书的“天台之观”以及收入《三希堂法帖》的明代医家王肯堂书帖等等,无一不显示出碑帖文化与中医药的关系。黄庭坚《苦笋赋》亦是集碑帖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于一体的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素喜食苦笋,亦了解苦笋,曾诗曰:“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唯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他嗜食苦笋,曾引起不少亲朋好友们担心,恐其多食“动痼疾,使人萎而瘠”。黄庭坚对此一面婉言称谢,一面将自己多年吃苦笋的体会和苦笋的食疗价值作《苦笋赋》,以解其误。赋曰: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棘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汞。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余亦未尝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镬。’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黄庭坚与《苦笋赋》


黄庭坚与《苦笋赋》

黄庭坚与《苦笋赋》

  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曾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收藏。《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山谷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受到极高的评价,为北宋四大家之一。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英俊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放的雅韵,并充分发挥倾侧的动向美感。

  苦笋入药早,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食医心镜》载:“理心烦闷,益气力,利水道,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并蒸煮食之。”《本草纲目》谓:“苦笋,味苦甘,寒,无毒。四川叙州、宜宾、长宁所产苦笋,彼人重之。”

  从上述文献来看,苦笋早为人们所重视,不仅可作为“益气力”的补益食品,亦可治疗肝、胆、肾病等。由此可知,黄庭坚喜食苦笋并作《苦笋赋》,是有其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