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季节,如何养生?
大寒季节,如何养生?各位健康专家都在各种媒体发表养生高见。我也来掺和掺和,谈谈我对大寒养生的看法。
今年更是创下了近40年来的最寒冷天气。大寒季节,天气严寒,感冒的患者骤然增加。这个现象与规律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医生也都简单的归结于受凉感寒引起的。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这要从一个患者谈起。今天早晨,妻姐来电,说是晨起发现眼睑肿了,而且肿的厉害,不能上班,需要请假。原来,最近几天一直发热,感冒,自己服用抗生素、双黄连、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一直不好。今晨发现颈部以上肿胀感,眼睑肿,面部肿胀,灼热,感到问题严重,才电话向我索方治疗。妻姐是个妇产科医生,学西医出身,对中医半信半疑的,无奈之下才想起中医治疗的。我仔细询问了病情,主要就是咽痛、轻微咳嗽,发热,说不上几句话,咽痛咽干加剧。询问其大便情况,告知很不好,以前大便通畅,近一周来,大便干结难下,2-3天一行。了解了这些,我就明白发病机理了,散寒解表,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出一方,吃上几副,一定能好。学西医的不懂这个道理,如果早就服用点通腑泄热的中成药,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感冒发热。
大寒季节,毛孔闭塞。中医上认为冬主收藏。毛孔闭塞也是收藏的表现之一。很多对体重比较关心的人士都了解一个常识,同样的饮食,同样的运动量,冬天控制体重比夏天困难。原因何在?冬天人体也处在收藏状态,由于毛窍的闭塞,热量散发不出去,水分散发的也少,所以,很难降低体重。由于热量散发不出去,很多热量蓄积于内,容易形成内火,内火形成之后,外再受寒,形成寒包热之证,感冒就发生了,发热、咳嗽、哮喘等。因此,大寒季节养生的关键在于防止内火的形成。
注意饮食清淡。大寒季节,人们往往喜欢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譬如,吃羊肉水饺,喝羊肉汤等等,尤其很多人喜欢进补,喝一些人参酒,大补的膏方等,这些进补的意识与行为容易使人产生内热,逐渐积累,就形成了上火的局面。
适当的户外运动。很多人怕冷,一听到冷气来临,就不敢去户外活动。这也是要不得的。冬天热量摄入多,运动少,热量就容易郁积在体内。适当的户外活动,出去前,适当添加衣物,快步走半小时到一小时,直到全身发热、微微汗出,基本就达到运动目的。这样可以使热量有效的散发出来,就不至于蓄积在体内生热化火。体内无火,即使感寒,也不易感冒。我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单趟急速步行需要半个小时,每每都是身体温暖,汗出涔涔,即使在很寒冷的时候,一样是很温暖的感觉。持之以恒的坚持,一冬天基本不感冒!
多喝温热之水。喝温热水去火效果较之喝凉水明显。为什么?喝凉水,无论喝多少,身体也不会发汗的,喝热水,喝上一两杯,身体就会微微汗出。身体微微汗出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这样体内的热量就会散发出来。同时也会利尿,也会排出热毒之邪,老百姓俗话讲“祛火”。尤其是从寒冷的户外回到家里,能喝上一碗热姜汤,微微发汗,那是再养生不过了。最近看《琅琊榜》,其中的静贵妃通医道,靖王顶风冒雪去后宫看望母亲,静贵妃就让属下煮碗热姜汤给靖王。这其中包含了很深的养生之道!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正常情况下,大便每日一次,这是正常的。若不能做到,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寒季节,人们畏寒怕冷,所以户外活动较少。东北人有个词叫“猫冬”,意思就是像猫一样冬藏,用另外一个词就是“冬眠”。这样缺乏运动,人的肠蠕动就慢,就容易造成便秘。俗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其道理就在于萝卜能够顺气,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大便通畅了,体内就不会蓄积热邪,就不会导致人的感冒等其他疾病。我前几天因为出差,食物较多且杂,大便不畅,突然有出现牙龈疼痛,我感觉肯定是内火形成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一受凉就会感冒发热。于是立刻口服黄连上清丸,每次一包,每日2次,两天后开始腹泻,泻后非常舒适,牙龈肿痛消失。这样也就预防了感冒的发生。
总之,大寒季节的养生要点主要有两:一是避免感受寒邪,出门适当添加衣帽;二是注意防止内火蓄积,防止内火蓄积的方法无外乎饮食清淡、多喝开水、大便通畅、适度的户外运动。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安生地度过大寒季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