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小验方
玉米须,也称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玉麦须、棒子毛等。玉米须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这一点值得怀疑,玉米引进中国的最早时间在明朝中晚期,大约十六世纪中期,从菲律宾引进,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沿丝绸之路从欧洲经西域引进,无论如何玉米须从时间上看,不应该在《滇南本草》上出现,需要进一步考证),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收载。玉米须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膀胱、肝、胆经,别名龙须。功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疏肝利胆。主治水肿、脚气、黄疸、眩晕、胁痛、消渴、吐血、衄血、鼻渊、乳痈等病症。
药理研究发现,玉米须有利尿、强心、开胃、平喘、降压、降糖、利胆、止血、抑菌、增强免疫、抗癌等作用,常用于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急性溶血性贫血、妊娠水肿、妇女产后小腹疼痛、产妇乳汁不通、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道结石、脂肪肝、特发性水肿、小儿神经性尿频,以及齿龈出血、咯血、吐衄、鼻炎、哮喘等病症。但要注意的是,玉米须的作用有限,对于急重症,需配合其他中药或现代医学诊疗措施。
玉米须常用量,成人每日入煎剂3~
10克;新鲜的用量大,常用量成人每日9~30克。玉米须是甘平之品,既不偏热也不偏凉,一般人群均可用,但必须有适应症才行。玉米须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或食物配合使用。其验方如下:
《浙江民间草药》: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治脑漏玉蜀。黍须一两,水煎,服治糖尿病;
《贵阳市秘方验方》: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治水肿。玉蜀黍须适量,煎浓汤频服,治肾炎和肾结石。
《四川中药志》:玉米须、西瓜皮、香蕉各适量,水煎服,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适量,熬水炖肉服,治吐血和血崩。玉米须、小蓟各适量,炖五花肉服,治劳伤吐血。玉米须、金钱草、郁金、茵陈各适量,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
此外,我们利尿常用玉米须配小蓟、白茅根、冬瓜皮、赤小豆等;利胆常配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等;止血常配白及、三七、白茅根、仙鹤草等;降压常配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钩藤等。
中药材也应该是一开放系统,随着外来物种的引进与食用,挑选出一些有药用价值的,引进临床试用,探索其药用价值的可重复性,以便于推广应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