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医取嚏法
(2013-12-19 16:36:06)
标签:
取嚏法健康 |
分类: 中医文摘 |
神奇的中医取嚏法
取嚏法是指通过给鼻腔以刺激,出现打喷嚏反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灵枢·杂病》中就有记述:“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为啥人会打喷嚏?现代医学认为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中医认为,喷嚏是人体阴阳二气和顺畅利的表现。如《灵枢·口问》说:“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张仲景也认识到“欲嚏不能”是因腹内寒盛,他在《金匮要略》中说:“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对此,清代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体会到:“中寒而下利者,里气素虚,无为捍蔽,邪得直侵中脏也;欲嚏不能者,正为邪逼,既不能却,又不甘受,于是阳欲动而复止,邪欲去而仍留也。”吴谦则在《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中说得更为明了:“盖喷嚏者,雷气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阳欲出而复留,阴气盛也,故知腹中寒也”,并提出“阳和则嚏”的观点。由此可知,喷嚏是人体阳气宣通的一种反应形式,而当体内阴寒之气太盛时,即难以打出喷嚏。
关于取嚏的作用,吴尚先详细指出:“嚏法,开也,在上在表者也,可以宣发阴阳之气也”,“嚏法,达之、发之、泄之,可以解木、火、金之郁”,“嚏法,泄肺者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前贤治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赤眼、牙痛等证皆有口畜药。”概而言之,本法具有宣畅气机、驱邪辟秽、通关开窍、行气活血等功效。
取嚏疗法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由于其简便易行,可在以下病症中试用。
呃逆
感冒
癃闭
便秘
痛经
神昏
至于如何取嚏,其方法甚为简便易行,可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所用药物等而定。一般说来,对于病情较轻、体质较强者,用草棍、纸捻、羽毛等刺激鼻腔,或仰视太阳光线即可;而对于病情较重、体质较弱者,可采取药物吹鼻法(用药前让患者口含清水或屏气,取 0.3克左右药未置于细竹管或细纸管一端,吹入鼻腔),抹药入鼻法(将药物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入鼻腔),滴鼻法(将适量药液滴入鼻内),塞鼻法(将药物细末以布包适量塞入鼻腔)等。至于取嚏次数,用于急救者,以得嚏气通苏醒为度;用于病情较缓者,一般每天l~2次或2天1次等。
取嚏是聚集或激发人体阳气所作出的抗邪反应,付出的代价是正气的耗散,因此应准确把握其适应病证。一般说来,卒中、痰厥等急证属脱证者禁用,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体虚及孕妇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