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屡发作,补气以固摄
(2013-11-24 18:25:24)
标签:
吐血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医治疗柏油样便 |
分类: 医案医话 |
吐血屡发作,补气以固摄
今年三月初,表哥电话我,说他有一朋友屡次发生吐血,大口大口的吐,先在县医院诊疗,不愈,后又转入济宁医学院附院诊治,依然止不住血,也不能确诊,现在已下病危通知书,想转入省城大医院治疗。我帮他联系了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一周多,花费近三万,但吐血止住了,说是还要继续治疗,不然仍要出血。由于在地市已经花费近5万,患者担心费用,而且已经止住血,就选择出院,找我吃中药治疗。我问他,不是已经参加新农合了吗?答曰:所花费去新农合报销,大概只能报销三分之一,其余的都需要自己支付。从出院记录可知:患者患有原发性门静脉高压,脾脏大,并发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现吐血、柏油样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省立医院主治医师告诉他:消化道内镜引导下电凝治疗就能将出血点凝结成疤,不再出血。但是由于胃底静脉曲张多发,许多地方都有可能溃烂导致出血,一次不能全部做完,需要多次治疗。多次治疗后能否彻底治愈?答曰:不能。因为原发性门动脉高压是病根,门动脉高压解决不了,胃底静脉曲张就不能彻底治,就有可能出现出血。有没有根治的方法?答曰:肝移植。患者一听就吓呆了,没有肝源,有肝源也没有那个钱。那就吃中药吧。
2013-3-27日初诊
患者马某,39岁,男性,春节前多次发作吐血,先后在县市省级医院治疗。现在已不吐血,也没有柏油样大便。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疲劳乏力,纳差,餐后心下痞满,无吐酸吞酸,眠浅多梦,喜热怕冷,大便每1-2日一次,舌质淡,舌体瘦小,苔薄黄,脉沉弱而数。患者外出打工,经常喝酒,饮食欠规律,性格急躁易怒。
综合四诊,患者应属于气血亏虚,肝气上逆,气不摄血而致。治病必求其本,大补气血,益气摄血,兼以平肝降逆,复其升降。
生黄芪90g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日一剂。每剂药煎煮2次,兑在一起,800ML,分2-3次温服。
2013-4-12二诊
药后平安,无不适感,心下痞满消失,未再出血。纳眠可,仍畏寒。大便每日2-3次,但未感不适。
上方去半夏,花蕊石,加炮附子40g(先煮),山药30g。煎服法同上。
2013-6-21 三诊
药后平安,未再出血,纳眠可,唯药后腹泻,每日2-3次,但无腹痛、泻后疲劳乏力等不适症状。
上方去槟郎,加木香10g,石榴皮12g。煎服法同上。
2013-11-22 四诊
患者服用上方三十余剂,自己感觉身体状况良好,能适应工作,即去参加工作。中间未再出现吐血及柏油样便。此次来济复查胃镜、B超,胃镜显示浅表性胃炎,B超示:原发性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数据显示:脾脏长度缩小2.2cm,宽度缩小1cm,肝功能也已恢复正常。医生感觉胃底恢复不错,不需要再次胃镜下电凝术。患者面色红润,体重增加,仍然怕冷喜热,纳眠可,二便调,脉数无力。
上方去山药,加山萸肉12g,炮附子改50g(先煎)。水煎服,日一剂,煎服法同上。
该例吐血患者,现代医学确诊为原发性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采用内镜下电凝治疗,出血止,吐血也止,但不能痊愈,仍有非常大的出血可能,依然会出现吐血、便血(柏油样便)。中医认为:该例患者既有血瘀、也有气血亏虚,更有肝气上逆,但气血亏虚为本。患者性格急躁宜怒,也是本病发作之诱因。如何防止复发?这也正是中医大显身手之处。总合四诊,患者仍属于气血亏虚,气不摄血,肝气上逆,血随气行故而吐血,血瘀内存,血不归经,故而溢出脉外。血瘀、气逆、气血亏虚都是本病的发生的病理因素,但气血亏虚是根本,气不摄血是基础。因此必须益气活血为本,佐以活血化瘀,平肝降逆,复其升降。全方以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十灰散为底化裁,逐渐加入炮附子,温补阳气。经过前后近百服中药的治疗,患者体质大大改善,面色红润,纳眠可,体重增加,精力恢复,已能参加工作,肝功能恢复正常,脾脏有所缩小,未再出现吐血、便血。西医不能治疗的难病,中医有法调理,而且效果更好。关键在于思路不一样,西医的思路是要换肝,肝移植,如果那样,病人可能会一命呜呼!中医侧重于功能调理,使人体达到平衡,自然就不出血,而且还能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