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经方的思索

(2013-06-09 17:38:28)
标签:

传统中医

时刻

物质

经方

健康

分类: 医案医话

关于经方的思索

 

近几年来,关于经方的运用被许多中医界的人士抬到了一个顶点,各种探索经方使用的心得体悟性的文章经常能够看到,许多观点很新颖,对经方的认识很深刻。有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那就是拿着经方作为教条,按图索骥的方式使用经方。虽然能有临床临床疗效,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仲景,即使能有疗效,实事求是的报道,但对于后学、对于中医的发展,也没有很大意义。因为你没有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医,没有悟出中医之道。打个比喻,就像《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初学太极的阶段,只会背诵着歌诀打拳,随着功夫逐渐加深,把拳诀全部忘记了,才算领会到太极的奥秘了,真正的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练习过程中,张无忌逐渐忘记拳诀,很痛恨自己太笨,其实正是他对太极理解层次的逐渐升级。张三丰一直鼓励他继续练习,直至拳诀全部忘记掉,才说,你彻底理解太极了!如果仲景先生上天有灵,看到你们这样使用经方,一定会骂“不肖之徒”。

今读吴意春先生《经方:暗香浮动活水来》(中国中医药报 2013-6-5)一文,收益匪浅。该文梳理了国内经方大家的见解,使我了解了目前国内经方界的大家的学术心得。我最感认同的应属山西的高建中先生。山西高建忠先生倡导跳出伤寒论,走进仲景灵魂深处,他的学术着力点是从张仲景到李东垣,他认为张仲景长于外感,李东垣精于内伤,认为李东垣在治法上一改《伤寒论》的汗、吐、下变为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补中、升阳、泻阴火,创立了以补中益气汤和枳术丸为代表的一系列方,在组方上强调气机的升降浮沉,在当今社会,基础病比较多时,治疗重点从调脾胃入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恰好又读到《中医传承要避免“四化”》 (中国中医药报2013-6-6),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谈中医传承。陆老对中医的认识绝对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度,绝不是我辈轻易达到的。但如果要使薪火相传,必须按照这个道路走下去,绝不能走到邪路上去。陆老认为:方药不是中医传承的全部。现在有很多中医乃至民众都对国医名家们的所谓秘方趋之若鹜,加之媒体的宣传和某些商家的炒作,使众多偏方秘方大行其道,反而忽略了大家们本身的诊疗方式与行方思路,最终本末倒置。谈到这点,陆广莘尤其气愤:我们中医说传承,传承的就只是方药吗?疾病的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死守着所谓秘方,能一直有效吗?陆广莘指出,无论什么方子,都是人来写、人来改、人来用的,是根据人身体的需求时刻变化的,死守固有的所谓秘方毫无意义。中医是研究生命健康的科学,其治疗方式更偏重于激发人体自身的治愈能力。只重视方药治病的医疗方法,与疾病医学模式就本质上是相同的。死守方药的研究方式依旧是物质科学,因为方药依旧是物质。而真正的传统中医是高于这些的,是研究生命健康的学问。

我们常说: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这句话对仲景的方也是适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