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固很懂中医

(2011-07-24 22:54:39)
标签:

班固

汉书艺文志

中医

健康

分类: 医案医话

班固很懂中医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著名学者,如果以其成就来论,他的头衔很多,继承其父亲班彪的事业,做《汉书》,被封为撰修国史的兰台令史应属于历史学家。写史一改司马迁的体例,在《汉书》中增加了《地理志》,又被后人成为地理学家。班固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又随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主持笔墨之事,由此观之,班固还应是军事家、参谋长。除此之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的《方技略》还对《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的文献进行了辑成,对东汉之前的医书、医方、养生、房中术进行了总结记录,对医学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班固对医经经方等做的的小序,窃以为,称班固为医学家也未尚不可,班固很懂中医,而且一语道破了中医的真谛!

现在都称张仲景为“医圣”,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为“经方”。其实真正的经方、最早的经方应该是《汉书艺文志》里所载的经方。从时间来看,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所说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就应该是《汉书艺文志》中所在的医经及其经方。

《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七种:《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班固为医经写的小序,也就是对医经的感悟与体会: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居,以生为死。

翻译过来:医经主要是讲述人体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通过这些概念揭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判定疾病的轻重、预后,推测病人的生死,然后用相应的针、砭石、汤药、热熨,调和百药济之、和之。治疗的正确、措施得当,效果就非常好,好像磁石取铁一样明显,现在人说“效如桴鼓”。不明医理之人,或者没有弄明白病因病机,就不能洞察疾病的变化,常常把病癒当做病情加剧,把能治的病认为不能治疗!

《汉书艺文志》载有方书十一种。治疗五脏六腑病的医方三种:《五脏六腑庳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治疗伤寒病的《风寒热病十六方》;黄帝诸方《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治五脏病医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脏狂癫病方》;治破伤风的《金创瘛瘲方》;治疗妇儿病的《妇人婴儿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这才是最早的经方。关键是班固为经方写的感悟与体会,特别符合中医的精髓与本质: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至水火之济,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所谓经方,就是根据草药、矿物药的寒性、热性,根据疾病的深浅、轻重,借助药物的味道的滋养(五苦六辛),达到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将不通的通开,将结滞的化解开,是人体趋向于平衡。那些治疗不当的,用热药助火,用寒药驱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如果不能发现,那就属于失治、误治。俗话讲:有些病治不好,常常需要很会调节平衡医生!

班固写的两段小序很能体现出班固对中医的理解,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士大夫对中医的理解。站在现代来看,他们对中医的认识是那么的到位、那么的令人茅塞顿开!所以,我建议学中医的人都要仔细的体会一下班固的这两段话,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做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