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拓国际市场可能碰到的主要风险有:
1.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由政府的指令、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因素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它是一种国家风险,具有较难预测与防范、涉及面广、影响度深的特点。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遇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与中国关系越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也越小。
2.
经济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
-
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国际合作风险。一般来讲,在利率变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长期资本运作所受的风险影响要比短期运作大得多。同样,如果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比如美国,其利率可预测的程度会高一些,相对应风险也小一些。 -
汇率风险。在国际合作中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因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升降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是使企业实际资金减少或额外债务负担增加,包括交易性外汇风险、经营性外汇风险、会计性外汇风险等。
-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行情变动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盈利增多,投资者的收益也增加,反之,投资者收益则会减少
3.
经营风险,由于企业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发生失误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
不可抗力。指由自然原因而引起的非常性破坏事件,如水灾、台风、地震、疾病等不能预测和预防的原因而导致企业受到损失,严格地说这并不能算企业的经营失误,但如果企业事先进行了保险并采取了应付这些灾难的措施,就会降低产生损失的风险。而如果企业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就应作为经营失误
-
经营方向选择不当。在国际合作活动中,正确选择资本的经营方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企业的国际合作决策者对市场分析不透彻,对自身实力把握不准,或者目标定得不合适,则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国际合作方向选择失误,这种失误是引发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 经营行为与市场变化脱节。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则企业的国际合作行为必然要面临风险的威胁。如企业在进行某项新产品的开发投资时,由于没有密切注意市场变化的最新动向,导致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得过时,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活动遭受巨大的损失
4.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实际经营的投资活动中,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方向和投资时序等方面,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较大误差,从而带来损失严重的风险。由于投资活动涉及资金量大,实施周期长,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因而投资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中较大的风险
5.
信用风险来自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各类经济合同过程中,因发生经济纠纷而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合同风险和信用结算风险
二.风险规避的方法分析
1.
-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风险常识的宣传与培训
- 加强对世界宏观政治局势与经济形势的分析与研究
- 保证对拟合作项目的科学分析与论证
- 确保对国际合作方的资信调查与评估
-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投资咨询等专业机构进行国际合作辅导
2.
- 采取各种手段主动摆脱不利政策的约束
-
在多个决策备选方案中逐步排除掉风险较大或较难控制的方案
3.
- 向保险公司转嫁,如交纳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人身保险等
- 向其他企业转嫁,如主动请求成立合资企业,开展并购等
-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嫁,如贷款展期、借新债还旧债等
-
向政府转嫁,如政府担保、政府投资兴建配套基础公用设施
4.
通过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等相关金融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购买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操作。
三. 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 界定范围,明确目标
界定管理对象的状态范围,明确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中国企业应从国际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根据任务要求建立国际合作风险管理的总目标及各阶段分目标。同时,进行目标风险分析,根据潜在的风险威胁调整目标体系结构,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目标系统
2.
根据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国际合作的内、外环境状况,找出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划分风险的种类,从而为寻找防范风险的对策提供思路
3.
风险概率是指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则是指风险的影响程度,即风险值。这两个指标都可以通过不定期测量方法计算出来,进行风险评估
4.
根据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确定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本运作主体对待风险的效用值。通过风险效用评估确定出国际合作主体的风险收益效用值后,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应付风险的对策
5.
风险规避设计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它主要由预警、防范、控制、应急等子系统所组成。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可能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重点监视风险值较大的关键要素,及时敏锐地发现异常征兆,并准确地预报风险。风险预警一般通过设置临界值来实现,当长城电工国际合作的内、外条件变化处于临界值以内时,说明运营过程处于安全状态,当变化超出临界值时,则表明状况异常,应及时发出警报。企业应准备一定的应急措施,以便在发生意外风险的情况下应用,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6.
风险管理的效果一般采用费用——效益比值法进行评价判断,即比值=效益/费用。效益就是达到风险管理目标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通常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表示;费用则是指风险管理活动的实际支出,其中又分货币支出和非货币支出两种。比值越大,则说明风险管理活动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通过以上分析和应对,中国企业运用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开拓国际市场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不过就像一句俗话所说的“不下水学不会游泳”,如果只是在“岸上”观望,永远不可能知道“水里的世界”。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对前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运作进行总结,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企业从事国际合作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