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主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当群主必须坚守规则。
我是群主,一个校友群的群主,最年长的校友与最年轻的校友间相差40多年。经过我不断的踢人,群里的风气越来越好,讨论问题的时候民主而理性,争论可以激烈但不失风度,很有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神。更可贵是群里经常一言不合就发红包。
入群新人有个入群仪式:一、发自己上学时的军装照,二、发当下自己的照片,三、发一个红包。
这两天特别想踢人出群,因为新入群的人不守规则,三个规则居然一个都没做到。尤其是不发红包,理由是不会,但抢红包的时候速度还挺快的。想踢又犹豫,只是碍于面子。
特别讨厌不守规则的行为,小小的红包真的这么重要吗?
一个段子里说的那样:自从有了微信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超过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这年头1分钱都来之不易啊。
但就是在这种摧毁价值观的抢发红包的过程中,还是可以观看参与者的众生相,很有意思。我在群里一口气连发过15个红包,然后观察抢红包者的行为。还好,我发完之后,群里红包不断。
通过小小红包,我可以看出很多人的处世方式,知道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可以交往,哪些人要保持距离,哪些人不能相处。
我以前总结过微信群里抢发红包的行为,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种人:一言不发,默默地抢 你的群里有这样群友吗?他(她)们在群里从来不说话,除了名单里有名字,你都不知道他(她)们的存在。但你发现几乎每个红包的抢者中都有他(她)的名字,而且经常是出手最快的那几位。抢了红包,他(她)们依然沉默。 他(她)们一定拥有非常强大的心脏。 但在我的群里,我把他(她)们都踢出去了,这样的人不能交往。
第二种人:只抢不发,表达谢意 这些人抢者平时在群里也比较活跃,经常会有发言互动。他们很懂礼貌,每次抢到红包都会发表情表达感谢,嘴巴甜得让你恨不得再发两个红包。但他(她)们自己从来不发一个红包。他们还懂得礼尚往来,但他们接受的是实货,还给你的是言语。 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我踢出去。
第三种人:多抢少发,精于计算 这样的人着实不少。他(她)们在抢了几个红包之后也会发上一个,但发的金额绝对少于抢到的金额。有时眼看着他(她)抢到一个大红包,但在众人的恭喜和催发声中,他(她)却发出了一个小红包。所以他们的微信钱包是不会出现赤字的。 这样的人,不可深交。
第四种人:抢发对等,追求平衡 这样的人挺靠谱,不吃亏,但也不占便宜。他(她)的微信钱包里金额经常为零。其中一些人的微信钱包与银行卡不是关联的,永远不会对本金造成损失。 这样的人,可能是很好的商业伙伴。
第五种:发多抢少,只求开心 如果一个群里有这样几个人,这个群一定是其乐融融。他们就是图个乐,大家开心就好,红包那点小钱有了没了根本无所谓。发多了对自己没有实质损失,得到几句别人的夸赞,落个好口碑。 这样的人相处轻松,可交。
第六种:还有坚决不参与红包游戏的 即使群里红包抢发得再热闹,他们总是可以冷静地参与参与聊天,却不参与红包。问他们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一是不会玩,二是没有绑定银行卡,三是块儿八毛的还不够劳神的,四是不抢不发没有负担。 这样的独树一帜的活法也挺好,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的人可交。
我有个坏毛病:喜欢从细节处观察人,不经意的细节最容易看懂一个人。快儿八毛的抢发红包之中也是可以看出点人性的。如果自己发出的专享红包或收到的专享红包被别人截了,按规则应该双倍返还,这个时候是观察人的好机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它就是不同的活法。但它会告诉你如何选择朋友。
过年的时候很多人玩过设定规则的红包游戏。先约好几个一起玩,约定发几个红包,约定发多少金额,约定整个抢红包游戏的起止时间,抢到红包金额最大的人继续发下一个红包。这样的一场游戏结束,发现自己的收支基本平衡,但得到了规则之下游戏的娱悦。这和固定几个人搓麻打牌其实差不多。
到了年底,看看自己的红包收发总量,发现扣除一些特殊状况,红包的收支基本也是平衡的。
去年是我发红包最多的一年,总共发了5万多元。但其中是4万多元是因为我办了个微信朗读培训班,共30个学员,收了每人1500元的押金,每天只要交朗读作业就发50元红包把押金返还给他们,最后基本都返还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每天听着这30个人的录音,观察他们对红包的态度也是挺有意思的事。
因为说好了是公益活动,我收了每个人1元的学费,算是建立了相互的契约关系,只要一天不交作业,就不退那一天的50元红包。结果有的人真的没有当天完成作业。其中的几个就发微信道歉,并表示红包不要了。我会让他们第二天补交作业并依然把红包退给他们。而另几个也会发微信道歉,说表示一定补交作业,但绝不提红包的事。第二天等他们补交了作业,我依然把红包给了他们,除了一个人,其他人都没有表示拒收和惭愧的。
两者之间的微妙区别会让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有清晰的规则意识并愿意担当。
虽然说好了是公益活动,说好了只收1元学费,但30个学员里面还有几个人会有负疚感,他们要给我发感谢红包,被我拒绝了。刚好遇到教师节,他们就借机发个大红包给我,绝口不提参加训练班的事。还有一个学员更绝,在我培训期间的所有公号文章中都给了最高打赏。在培训最后几天里,有三个人拒受红包退款。
我当然会欣赏这些人,因为他们除了对规则的遵守,还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而这成为了我决定在培训后是否还与他们继续交流的最重要理由。
小小红包,对于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来说其实微不足道。但在我看来,对于小钱的态度很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