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东雷的微博
李东雷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9
  • 关注人气:2,6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眼看日本(2) 地上地下,白天黑夜

(2006-12-31 21:52:05)

    初到日本的时候,发现挺直腰板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鞠躬是日本民族的礼节,每一个日本人都经过这样的训练。每次新见到日本人,他都会你给鞠上一躬,角度可以达到45度,然后双手毕恭毕敬地递来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嘴里还不断地说着“请多关照”,在日本自卫队的军营里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鞠躬,日本人的腰肌应该是很发达的,反而哈腰的人并不多。

    中国人讲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见到日本人给我鞠躬时,我的第一反应经常也想还一个躬。但我们并没有经过鞠躬的练习,腰并没有真正弯下去,头反而点了一下。因此会出现点头哈腰的动作,自己也许不太觉得,旁人看来动作就十分古怪。这一点上欧美人比我们要做得好,他们通常只点点头,嘴里说一声“你好”。后来我借鉴了欧美人的这一动作,才使自己的腰板一直挺着。挺久了,也就习惯了。

    第一次见得日本的军人是在国内。那时我工作不久,在招待会上见到日本驻华武官,我心里暗暗地叫了一声“鬼子”。毕竟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与其交谈了一会,感觉慢慢变得正常,自己也放松下来。毕竟战争结束已久,这些日本军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军国主义分子。

    东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繁华而忙碌,白天看到的是穿西服匆匆的上班族。我有步行的习惯,徒步走完过欧洲的许多城市。但东京和北京一样的人,会走死人的,只是东京的空气比北京要湿润和干净得多。日本人给我的印象却是彬彬有礼,从着装到发型,他们的一切仿佛都显得精致,如同日本的电器。在日本防卫厅长官举行的举行宴会上,我见识了地道的日餐,一道又一道,从餐具到食物,如同中国功笔画一样的精美,美得让人不忍下口。(与之相比,中餐有着一种山水画的大器)。

    但我知道,这应该只是表面的现象。如同每次有外国代表团来中国,我们都会向他们展示我们最美好的一面,让他们感叹我们的文化深厚,中餐之美味。随着高级官方代表团的出访,你不大可能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所以我喜欢徒步地穿越城市,穿越他们的人群,去体验这个国家和国人。

    曾经独自一人去东京开过几次会,所以可以无拘无束地去体验这个城市。东京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地铁系统,用各种颜色表示各种线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我在下午六点的时候去乘坐了一次地铁,看到了不同于地面上的日本人。

    新宿是东京夜生活最热闹的地方。开完会,我和一个朋友乘地铁一起去新宿转转。一进入地铁站我们就认识到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地铁站里人山人海,比北京地铁复兴门换乘时候更加拥挤。这里的日本人全然没有了地面上的那种温和谦恭,他们奋力地冲向每一个地铁的车门,没有先上后下的规矩,车上的人要竭尽全力才能挤下来。我和朋友成了地铁站里最温柔的人,眼巴巴看着一辆辆列车离我们而去。最后我们终于忍耐不住,也和着人群奋力挤进了车箱。

    车箱里挤得人与人之间没有空间,有一瞬间,我这么大的身体居然曾被挤得双脚离地,真难想象那些日本女子是如何打拼下来了。与地面上的日本人相比,这里是另一个世界。早就听说,日本的地铁里是性骚扰非常严重的地方,当人与人紧紧帖到一起的时候,性骚扰肯定无法避免。挤上地铁的我无暇去想这些,此刻我最担心的是如何下车,我的日语只够我做礼仪性的自我介绍。幸亏我还记得站数,在倒数第二站我就奋力向外挤去,但新涌进来的人流又把我推了回来,急得我大吼了一声自编日语:“我靠”。

    新宿是大站,下车的人很多,人流裹带我冲出车厢。走出地铁,呼吸着新鲜空气,抬头望天,到处都是霓虹灯在闪耀,在这个充满情色博奕的花花世界里,这里除了西装革履的白领,还有染成各色发型的少年。白天的沉寂和压力要在这里充分地渲泄。  


    在地上地下的反差中,在白天黑夜的对比中,日本人在我的印象中依然是模糊的。童年的那种仇恨只是出于情感,而非理性。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对日本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在她的著作《菊与刀》中,她写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也许,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日本。

    也许,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不愿去了解这个民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