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化疗的真相
(2013-07-19 22:18:37)
标签:
转载 |
说得好!可参见本博新书《化疗的真相--抗癌化疗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抗癌药,这类药物的发现可追述到芥子气----一种军用毒气。芥子气是糜烂性毒剂,对眼、呼吸道和皮肤都有作用。对皮肤能引起红肿、起泡以至溃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12000吨芥子气被施放在欧洲战场上,致死致伤的人数超过100万。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在淞沪战场、徐州战场、衡阳保卫战等大规模战役中,都丧心病狂地使用芥子气,造成中国军民同胞死亡近万人。
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毒物,因一个偶然的发现,成了现代抗癌药的前身。在1943年底,美国的化学战顾问亚历山大,在对被芥子气毒死的人员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受害者的白细胞大部分被芥子气破坏。作为资深的研究人员,他突发奇想,芥子气能影响白细胞的分裂,同样可能减慢癌细胞的分裂。故基于芥子气的药物有可能用到癌症的治疗中。他的报告促成了战后大规模的从芥子气类的化合物中,寻找抗癌药物的研究活动。
人们想尽种种办法来减弱、减弱、再减弱芥子气的毒性。将硫原子换成了活性低得多的氮原子,并接上一些化学结构,目的是使药物主要在癌细胞内产生作用,而不伤及正常细胞。总共研究了数十万种的类似物,得到了一些氮芥的药物。这是最早的现代抗癌药物(西药)。而稍后问世的环磷酰胺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氮芥类药物为何对癌症有效呢?因为这类药物分子上有两个臂,臂端都有个活性较大的部分。在进入癌细胞后,这两个臂端,能像两把钩一样,各自紧紧地抓住细胞的DNA中的一个碱基,最终形成药物经两臂与DNA连成的一个环。这样,双螺旋的DNA如同一个死结,不能被打开;而DNA不解旋,就无法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复制。结果癌细胞不能增殖,最终被杀死。
环磷酰胺就是这样,通过影响癌细胞的DNA,产生了抗癌作用。药物在DNA上形成新的化学结构部分,被称为“烷化”,这些药物叫烷化剂。影响DNA的药物还有其他类型,这里不一一叙述。
但凡是细胞就有DNA,癌细胞有,正常细胞同样也有。但这还是有区别的。癌细胞的特点是快速增殖,而正常细胞的增殖速度慢得多。故,药物能更多的杀死癌细胞。正是利用这一区别,这些药物被用于癌症的治疗。而杀死正常细胞,则为药物的毒副作用。
不过,人体组织中,也有快速增殖的细胞:如制造血液的骨髓细胞、肠的上皮细胞、不断生长的毛发细胞、还有生殖细胞等。因此,环磷酰胺对这些组织细胞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脱发、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等,以致被迫停药。在用药时,美名曰:完成了一个疗程。实际上是身体支持不了呢,不能再持续用药了;需要等身体恢复后,再来攻击癌症细胞。说穿了是在拼身体,看身体最终能承受多少的治疗。
这类药物,毒气的衍生物,又称“细胞毒药物”,属于以毒攻毒,“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药物不能识别癌细胞,专向打击;只是利用癌细胞的DNA活跃,增殖得快,因而杀死得较多一些。
西医治疗癌症的三板斧化疗,放疗,手术都是针对癌细胞和瘤体进行处理,所谓的对症施治,这是西医治疗疾病的一贯思路。这种思路很少关注身体的反应,只关注相关指标的改善,通常情况下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达到病愈、健康的目的。而自然医学恰恰关注身体本身的自我疗愈能力,通过支持身体自我疗愈能力的提高,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而且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自然医学向左,对抗性医学(西医)向右,治疗方向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我们身体的强大功能,千万别高估了所谓医疗科技的神奇而低估了我们这个亿万年进化而来的身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