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不该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

(2011-10-20 22:29:31)
标签:

育儿

陌生人

说话

交往

分类: 育女心经

该不该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

 

上周末带女儿吃麦当劳,邻桌有个“老外”,很面善的样子,同伴是个中国人,跟他交待几句就离开了,让他在这里等他。

我怂恿女儿:“去跟他聊两句英语吧,这是个锻炼语言的机会。”

女儿生性腼腆,这么直愣愣上去跟人搭讪,不是她的风格。我则坚持不懈地鼓动她,甚至帮她想好了“开场白”。她有些心动了,正要起身过去,却又冒出一个问题:“如果他不是‘老美’怎么办?他不说英文怎么办?多难堪!”我说:“嗨,不试怎么知道?”但她死活过不去这个坎,最终只好作罢。

想想自己也可笑——怎么非要女儿去跟陌生人搭讪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虽然“老外”们大多比较“傻直”,但谁知道他来咱地盘多久了?谁知道他有没有“入乡随俗”地“聪明”起来?

想到去年写书时有一些边角料,翻出来整理后发在博里,抛砖引玉,跟大家讨论一下。

 

案例:

可可长得很可爱,家里人喜欢她,邻居、朋友也喜欢她,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忍不住要逗她,起初家长很自豪,也会让可可回应别人的问候,后来就有点担心——怕可可“太不认生”,分辨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引出安全方面的麻烦。再出门时,可可父母就不让她跟生人打招呼,也不让她回应别人的招呼。渐渐地,可可开始对生人有所防备,见了人就是一副冷漠的面孔。

 

分析:

令人发指的拐卖儿童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孩子安全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带孩子外出,有时神经会很紧张,生怕一个闪失就把孩子弄丢了。但是过度小心会使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很阳光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阳光地交往,一个微笑,一个招呼,便会温暖人心。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呢?

可可的家长有点过于紧张。社会上确实有心理变态的人,专门针对孩子作案,作为家长,适当地教会孩子防范外部威胁,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与他人正常交流。过多的“保护”,只会让孩子走向自我封闭,这对孩子健康的性格养成很无益处。可可正是在家长的过度紧张和严密“保护”下,开始对外界过度警惕,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划了一道看不见的界线,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在人际交往时有心理障碍。

其实,跟陌生人打个招呼,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需要防范的,是接下来的事情: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能轻易跟陌生人走,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可可家长限制了她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貌似堵住了危险的源头,实质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起了负面作用,而真正需要防范的事情仍没有告知她,得不偿失。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支招:

首先,不应该把与生人交往看成洪水猛兽,要泰然处之。谁也不会只跟熟人接触,居住环境都会有生人的存在,外出活动也会遇到陌生人,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封闭在一个笼子里,不让他接触外界。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邻居打招呼,鼓励孩子向遇到的陌生人微笑、问好、说再见,甚至可以鼓励孩子接受别人的关怀,并享受其中的愉悦。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今后参加各种活动时不怯场,待人大方得体,遇事不惊慌。

 

其次,多创造机会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购物时让孩子去交钱;订牛奶让孩子去取;一些不需要家长陪同的活动就让孩子自己去参加,等等。当然,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立刻出面解决。千万别把锻炼孩子当成自己偷懒的借口,真出事了,后悔莫及。通过锻炼,孩子会正常对待与陌生人的交往,既不把它看成可怕的事,也不会放松警惕。

 

再次,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讲明白与生人交往时的注意事项。要特别强调,家长不在身边时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也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和其它东西,不了解对方时千万不能轻信他的话。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些,就设个假场景考验孩子一下,可谓用心良苦,还专门有这样的电视节目,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但是事后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这次是假的,以后再碰上就是真的,千万别成“狼来了”故事的翻版,真遇上坏人,那可就麻烦大啦。

 

最后,要教会孩子应付突发情况的技巧。碰到“慈眉善目”的陌生人,孩子多会放松警惕,几句好话一听,就有可能陷入对方的圈套。万一被陌生人诱骗与大人走失,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然后再想办法见机行事,比如等对方放松警惕时寻机求助警察、借公用电话或别人电话呼叫家人、往人多的地方求救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