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国际学生美国入学 |
分类: 育女心经 |
好多朋友曾来条询问孩子在美国入学的事宜,其实我也知之不多,但现在国内随父母来美的孩子越来越多,入学问题是家长关心的重大事件,我们也曾为此困惑过,感同身受,决定以女儿在美入学的亲身经历写下此文,算是对朋友们问题的一并答复吧。
首先要说说我们为什么来美。这次是娃爸工作变动,被公派来华盛顿一所国际机构工作,任期两年,后又延期半年。我与女儿属于“随任”性质,跟他一并来美。随任期间,我算“借调”,跟“停薪留职”差不多,不用上班,专职家庭主妇,任期满后回原单位继续任职。
重点说说女儿。我们给她在国内学校办的是“休学”手续,离开时就读三年级。期满回国后需要通过考试(据说是学期末的试卷),继续回原校、原班级上学。
来美之前,我们做了调查和比对,决定让女儿在华盛顿附近最好的学区上学,当然只能选择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费用太高,每年就得10万美元,谁受的了?根据朋友们的介绍和网络上的信息,我们决定在马里兰州安“家”,离华盛顿不远,学区也比较好。
倒了几天时差后,我们去给女儿办理入学手续。
先去“Residency and 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s”(简称RIA),看门口的牌子上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missions Office”(国际学生录取办公室),类似于国内的教育局所属的对外办公室。
接待人员很随和,把我们迎进一个小房间,开始审核我们的材料。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护照和租房协议,前者证明我们的身份,不是非法移民,后者证明我们居有定所,且在学区范围之内。不过,据说,就算是非法移民,孩子也可以(必须)入学,美国人的原则是:所有学龄孩子都必须接受正规教育。检查后,这俩材料没问题,皆大欢喜。
接下来接待人员为我们女儿安排学校。校名叫Farmland Elementary School,呵,听听这名——“农场小学”,该不是糊弄我们吧?我们向接待人员婉转地提出了疑问,接待人员笑了:“这所学校相当好啊,在公立小学里应该算是美国top ten。”呵呵,“全美前十”——真的假的?信她吧还是,人家的地盘人家说了算。
接着安排女儿入学的年级,所需材料是“学校证明”,就是证明她在原学校就读几年级,且应该是中、英双语的,要学校盖章。我们事先没想到,没让原学校开这样的证明,怎么办呢?我们说,孩子在原学校确实就读三年级,证明可以补开,尽快交来。接待人员想了想,说:“我先把她放在二年级,你们补来证明后再转入三年级。”呵呵,什么逻辑?凭什么就放入二年级了?如果我们说她在国内已上四年级,没带证明是否也可以直接进入三年级?不知道“老美”的思维怎么这样!不过也只好接受这样的安排。
接下来,女儿接受“英语语言能力测试”。让她独自进了一个小房间,里面有专人考她,没过几分钟她就出来了,这里“国际学生”很多,这样的测试也是家常便饭,听女儿说,就是拿了几个图让她说出英语单词,说完后“定性”为“beginner”(初级)水平,到校后需上“ESOL”(为非英语学生开设的英语课)。
最后是体检,其实是检查打防疫针的记录。出国前,已将打防疫针的小本做了公证,中英双语的,交给他们逐一登记入册便可,然后让她打了“结核”免疫针。
教育局的手续基本完成。
直奔学校,以为可以一气呵成,马上进校上学。到那才知道需“预约”才能进去,这也是美国人办事风格之一,就算是有急病,也得打电话预约才能就诊。
我们进了front office(接待办公室),对负责的女士直说“Sorry”,得到对方回答“Well, it’s fine.”(没关系,来就来了吧)。我们受到鼓励,拿出国人最擅长的“公关”术,软磨硬泡,请他们破例给个方便。居然成功了!看来哪里都是有空子可钻嘀。
办理了简单的手续后,就剩编年级的事了,负责人盯着女儿看了一会儿说:“她这个年龄是该上三年级的,不如先编入三年级好了,但得尽快补办那个证明。”“太好了!”我们连说“Thank you!”负责人笑了。年级定了,但哪个班还不能定,得“安排一下”,要我们先回去等通知。(年级证明是半个月后送去教育局的)
以为要等几天,因为老美办事效率是很低的。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电话通知,女儿被编到“Mrs. Weissenburger”的班,第二天就可以上学。女儿听了这个名字,戏言“是白色汉堡老师吧?”音是有点像,据朋友(孩子也上这所学校)说,这位老师也是“相当好”的。后来看她的介绍,是个教育学的硕士,两个孩子的母亲。另悉,在美国,小学老师都得是硕士,此情未经考证。
上学的第一天,娃爸去上班报到,他的同事开车送我和女儿去学校。学校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尤其是“白色汉堡”,一看就是个很nice的女士,带我们参观了班级设施,介绍了学习用具等,女儿名字已贴在所有她要用到的东西上,桌子上还放了张奖票(二星的),“白色汉堡”说只要挣够15个星就可以换奖品。
女儿就留在班里了。我离开之前又给她办理了午餐卡,其实就是交点钱(我给她交了50元钱),得到一个女儿名下的“pin”(密码),今后她就可以在学校吃午饭了,每天两块多钱,很便宜。
回到家等待她放学。在这里上下学可以免费坐school bus,相当安全、方便。每当校车停下,车身前部两边伸出stop牌,前后双车道所有车辆都得停下在原地等待。直到学生上下车完毕,stop牌收起,才能通行。因为坐车学生多,校车分为“white”、“silver”、“pink”、“blue”等,便于学生和家长记忆,其实车身都是一个颜色(深桔色)。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地图,选择了“silver”。
下午三点半我就去楼下的校车车站处,问了等候的家长,确定“silver”的位置,耐心等待(其实是焦急地盼望)着。四点过一点车才来,有家长说今天晚了。女儿从车上下来,我的心才落地,第一天上学,没坐错车,没下错地儿,就算顺利了。女儿说,“silver”是最晚的(校车是有顺序的),在路上还停了两次,她看车窗外不像是家附近的样子,就没有下,直到看见我在路边等着,才安心下车,真悬呐!
女儿断断续续地向我讲述了第一天的学校生活。“白色汉堡”给她找了两个“会说点中文的小翻译员”(一男一女)。简单的对话女儿可以对付,难一点的,可以通过小翻译员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午餐很可口,份量也适当。课程很丰富,也很轻松。比如上音乐课,大家都趴在地板上“考试”(估计是小测验),女儿不用考,但也趴在地上,还“爬来爬去”,好自在!数学课,老师让她做关于数字的电脑游戏,很有意思。
到家检查她的书包,发现就带回了大活页夹,连文具盒都放在学校了,说没有什么作业。可能是她刚上的缘故吧,我想。但其后几天也没看她有什么作业,看来作业还是少的。但需要阅读的书不少,三年级推荐书单长达两页。
总之,“留学”生活伊始,快乐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