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咏梅前沿播报
咏梅前沿播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22
  • 关注人气:9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品】田园诗里看田园(读“伟岸”组诗)

(2010-07-11 20:56:12)
标签:

文化

文学

诗歌

田园

评论

杂谈

分类: 雅品诗话

田园诗以清新怡人的风景和亲切自然的写作风格,深受诗人和读者的欢迎,在诗坛上犹如不着粉黛的布衣少女,独具风韵。

下面是博客诗人“伟岸伟岸 <wbr><wbr>田园诗自选集(七首)”的一组田园诗,已收进【蓝布衣诗刊】----第二期

《原野》

日落,你用手一接
就收获了一抹,幸福的金芒

那时,忽明忽暗的蛙声
敞开你,小角落的呼唤
在原地一声声地亮
偶尔飞落的一两只麻雀
是黄昏咏叹调,结束的尾音
它飞起,黄昏就在翼下
它落下,黄昏就在一株稗草上摇晃
它晃一下,就停下来
它听到一轮干净的月亮
在每道溪沟里流淌


《扫街女》

 

你从农村来,就扎根了

叫丫蛋,娟子,或来弟

戴的草帽,还露着原野的花边

在城市的深处,你接近那些

小角落的尘土和废旧物

你弯一弯腰挥一挥扫帚

这个城市的一角就亮了

它亮一亮,你就擦一擦汗

这个城市的清晨就抬了抬头

在清晨的街口,你理顺

那些纸屑尘土的小秩序

就走进它们渺小的世界

像一粒尘土,去品味

另一粒尘土的渺小命运

 

《一株玉米》

此刻,你正注视我手中
攥着的那只空水瓶
风来了,你沙哑的嗓音
让所有的旅者都沙哑了视线
可是我攥着这只空水瓶
有什么用呢?车就要开走了
我的一小段行程
和那片绿色植被的光阴
就这样空空而过了
而我还要继续攥下去
只要它是空的,就一定攥下去
哪怕我攥着攥着
目光就慢慢垂下了

 

《一片森林》


走过那片山
许多石头的喊声
说听不见就听不见了
它上面的印记
说看不见就看不见了
一些飞鸟着陆时
听到哭声,就来自于石堆中
那最小的一片

 

《我是从农村来的》
              
大兄弟,我坐一坐抽棵纸烟
顺口气再去坐二路公车吧
拿来的蔬菜早卖完了
打听一下化肥的价格
了解一下小三的上学情况
县城我不常来,要不你看我这习惯
穿西服是给城里人看的
戴一枚发卡是给年轻人瞧的
可是,我的脸和鞋呢
我蹲坐的姿势呢,又能给谁看
行了,我坐一坐该动身的
家里的鸡鸭鹅还没喂
老大家的孙子也快放学了
你看看,别看我长得黑
我的脸,我梳的长辫子
我的那一把活,那可都是
咱农村最标准的把式呀
干农活,我的脸是最抗晒了
它多年前那么黑,而今
它还就是那么黑                           

 

《老乡》
 
他递烟,一次次的递
一句客气话,要说上三遍
回头又说一遍。土里土气的流涎水
总是把衣服搭在肩头
就匆匆说,匆匆笑,匆匆拍打
一身的草沫,土腥
田里来去,他的手臂和颧骨
深沟纵横。总让我想起,五几年的奋战
六几年的闹饥荒
那时,原野的麦子早金黄了
我遇到他时,他正割地
一首《刘老根》主题曲
他总是跑着调地唱到黄昏

 

《墨镜》

我决定戴上你走沙漠
遮蔽那些强光和风寒
也会把自己,隐藏在一粒沙的后面
一片镜子的后面
戴上你,我满世界的安全了
雁的下面,河流是一条线
风沙只是一粒痕迹
爱情只剩下你的名字和眼泪
因此,我决定戴上你
安全地上路,悄无声息地
与世界同步而行


《我将种下

爱,我将重新种下
苔藓,水滴,和蚂蚁
这土地上,极细切的名字
我一生学步的语言
就从那里发出
平原谷地,父亲弯腰的姿势
母亲一辈子经营的
一盏油灯,一把剪刀
我都将重新根植他们身影
我挥挥手,他们深沉的眼神
连同我多年的期盼
我会从千里之外,一直种到
故乡的炊烟

思念(短诗一组)

 

这组诗的田园特征比较明显。而且语言比较独特,跳跃性强,却又不失主题明确。线条很流畅、明快,有种力量直逼读者的心灵。

 
一、田原景色,可收眼底
《原野》的景色描写为此诗贴上了“田园风格”的标签。整首诗白描了日落时的景色,体现原野的博大和安宁,用细节勾勒出一幅原野美图。值得称道的是,这首诗的构思和用词,非常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不经意间进入那一幅美丽的画卷。如:

比喻晚霞是“一抹幸福的金芒”,很怡人。

蛙声“忽明忽暗”,有跳跃躲闪的感觉。听时,会不会蹲下,去“小角落”里寻?那是童心的游戏。

“偶尔飞落的一两只麻雀”将黄昏拖向夜晚,直至“干净的”月亮升起来,心也跟着明净。

 

《一片森林》:整首诗里没出现过森林,而是从侧面诉说森林消失后的隐痛。“许多石头的喊声”,和“上面的印记”,诉说的是一段让人痛心的故事,“飞鸟着陆”时,不见栖息的森林,“那个最小的一片”石头,最难自控,忍不住发出的哭声,泄露了那点秘密。

 

二、劳动者的身影,朴实可爱

“田园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劳动及劳动者谱写赞歌。这组诗里也有体现。

《扫街女》:很少有人注视过她们--城市的美容师。在诗人的眼里,她们的一举一动,甚至那很俗气的名字,都有一种意韵的美。

“弯一弯腰,挥一挥扫帚/这个城市的一角就亮了”、“理顺/那些纸屑尘土的小秩序”,扫地的动作很生动、形象,并有了诗意。

最后几句点睛,她们如尘埃一样渺小,但却在自己的世界里灿烂着城市的黎明。

 

《我是从农村来的》、《老乡》用最真实的语言描写最真实的农民兄弟,“干农活,我的脸是最抗晒了/它多年前那么黑,而今/它还就是那么黑”,透着一些骄傲,也有一些自嘲,诗意的美,不在艳丽的言辞,最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两首诗里很多这样的神来之笔,一目了然,此不赘述
 
三、归隐的心思,忽明忽暗
归隐田园(山林)是田园诗一直在吟哦的心思。这组诗没有刻意去表达,却仍可见一斑。
《一株玉米》: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玉米的姿态,而是站在玉米的角度反向“注视”旅者,让旅者的心震颤。
风来时,那株玉米的声音有点哑,却吸引了所有的旅者的目光。
抱着空水瓶的旅者,注定要漂泊,与那株玉米的邂逅,也终将被车扔在身后。
到底是玉米要羡慕旅者的行程,还是旅者要嫉妒玉米的安定?诗的结尾有答案。

 

《墨镜》:诗人选用“墨镜”这个遮蔽物,作为诗的具像,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诗人在透露他“与世无争”的心思。戴上墨镜,把世间的刺激(强光和风寒)都挡在了外面,诗人觉得自己“安全了”,他不再惧怕河流,那“不过是一条线”;“风沙只是一粒痕迹”,就连伤人的“爱情”,也不过是“名字和眼泪”,诗人决定戴上墨镜,“安全地上路”。

 

四、思乡的情怀,绵延悠长
思乡,是田园诗的重要主题。这组诗的最后一首,将这种情怀推向极致。
《我将种下》:诗人要“重新种下”,种下与自己生命、成长有关的一切细节,从蹒跚学步时脚下的“苔藓,水滴,和蚂蚁”,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母亲灯下持家的劳碌……
家乡的一切,都是诗人多年的牵挂。
最后两句“我会从千里之外,一直种到/故乡的炊烟”这种牵挂就更传神,更生动。
 
思念(短诗一组)
综上所说,这是一组典型的田园诗。当现代文明的节奏和强度越来越让人心生燥动,回归田园便又成为人们心中最大的梦想。当年陶渊明努力寻找的世外桃源,又重新成为现代人孜孜追寻的目标。田园诗的延续和回归,不得不说是一种“必然”。
当然,还是那句话,“诗无达诂”。这句话的含义,不仅是指诗的表现形式好坏仁智互见,对内容的理解可能众口不一,还指诗的实际功效,也是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侧面。比如田园诗,有人读后觉得田园风情很怡然,令人向往,也有人觉得诗里传递出的归隐想法有点“遁世”的消极,而思乡的情怀,却总能让另一些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我在想,读这样的田园诗时,会不会有一些警醒:田园清新的风,如何才得以长久地吹?奔忙的脚步,是不是可以稍作停歇?家乡的亲人,有多久没有联系?人与人之间,可不可以更加真诚?总有一些角落,如尘土一般很不起眼,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它们的美丽?如能作如是想,那么,田园诗的积极功效就能够得以体现。诗人会微笑,而写诗评的人,也可以会心地颔首。朋友,您笑了吗?
思念(短诗一组)
欢迎交流,拍砖也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单向视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