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SOL,外来学生的英语拐杖

(2009-09-16 10:17:22)
标签:

教育

留学

美国

英语

教学

语法

文化

分类: 育女心经

开学前,去孩子学校开了个“ESOL”学生的家长会。对“ESOL”多了点了解。

ESOL,全称是English for Students of Other Languages, 在美国学校里,这是专门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们开设的课程。

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们来说,初到美国,英语还不过关,听-听不懂,看-看不了,说-说不出,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不过,一旦入了学,哪怕是学前班,学校都会给孩子们一种非常管用的拐杖——ESOL课。这门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在ESOL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尽力为之,相互帮助。

ESOL学生也有分班,主要按学生在校年级分,然后再看其英语程度。程度有三个等级,一级(level 1)称为“初学者”(beginner),又分低级初学者(low beginner)和高级初学者(high beginner);二级(level 2)称为“中级”(intermediate),也分低等中级(low intermediate)和高等中级(high intermediate);三级(level 3)称为“高级”(advanced),不再细分。

平时,这些ESOL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只在其他学生上阅读语言技巧课时才集中上自己的课,每天都上课45分钟(高级的每周上3-5次不等),主要课程涉及英语的听、说、读、写及语法。

ESOL老师指出,每个孩子需要学ESOL的时间不一样,有的很快就适应这门新语言,不用再学,可以跟班正常上课了,而有的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接触和使用一种新的语言会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听别人说,接受语言信息,明白语言所指,在脑中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在这一阶段,通常呈现出“沉默”的表象,时间可长可短。接着就是模仿阶段,开始开口说话,有的孩子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出口就是完整句子、漂亮词汇,而有的孩子开始时比较费力,随着时间推移,大都渐入佳境。之所以有这样的个体差异,一是各人性格不同,二是文化背景不同,三是母语能力问题。

ESOL老师说,社交英语大概用1-2年时间即可掌握,而学术语言则可能需要5-7年。孩子们掌握外语的能力和速度是惊人的,较之成人要强上许多倍。他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大脑被外语信息不断激活,与同伴玩耍时又在模仿中自然地使用,所以进步会非常快。每当老师认为孩子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就会及时给他们调班,让其在合适的进度里继续学习,直至完全合格。

说ESOL是外来学生的英语拐杖,可一点也不夸张。拐杖的作用是支撑,是扶持。从心理层面来说,外来学生在ESOL课堂里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一下子心就定了,不再惶惶然或有自卑感。一旦完成ESOL课程,会有一种成就感,那时愉悦可是实实在在的啊。从教学角度来说,此举正应了“因材施教”的宗旨,试想,若让这些孩子和英语程度高的孩子一起学习,无异于吃大锅饭,而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吃这锅饭呢,整天混在其中,不是“滥竽充数”么?

 
有人问及这里的学生(尤其是ESOL学生)是如何学习语法的?有没有什么教材?
其实,语法学习一直是困扰众多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问题。恐怕语言学的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无非在于:一是要不要涉及语法,是有形地学,还是无形地学;二是听说和语法的关系或顺序,是先学语音(重听说),还是先搞结构(重语法)。此外,记得多年前,英语语法在国内还分“南方派”和“北方派”,各有领军人物(权威语法专家),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如此。
一、语法要不要学?
语法当然是要学的——“必须的”!先把问题“放桌面上说”,语法是语言的骨干,是支撑,恐怕世界上还没有哪种语言是没有文法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换个说法,“骨之不存,皮之焉附”?就是口语,也不是无章可循、随便胡说的。再把问题“放桌底下说”,孩子们学英语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以后应试需要?就是为今后糊口打算,也还是要考下个证书什么的。考试考什么?不就是“主谓宾定状补”、“前辍后辍”、“动词变位”吗?不学语法,你如何应试?!
这里的ESOL课也教语法,不过少了点应试的负担,所以压力小,强调的也少。在所有课程中,它排在最后,足见其所占地位和份额之微。
二、语法怎样学?
教学最佳状态是“寓有形于无形”。记得以前上学时最怕上语法课,既枯燥乏味还又学不到什么似的感到空虚。每到这门课,我就会盯着老师唾沫四溅的嘴任其声音从这耳朵进又从那耳朵出,脑中却在胡思乱想:这门课怎么上才会吸引我?以“定语后置”问题为例,老师通常会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们学习一个重要的语法规律——定语后置,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考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神经是紧张起来了,可是兴趣却没有被调动起来,学起来还是觉得寡淡。当时在我那些胡思乱想中,印象最深的想法是这样的:老师一上课便酷酷地问:“你们注意过没有,英语中有这种现象(注意,是“现象”,而不是“规律”),定语被放在了先行词的后面,比如:I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我干了件错事,英语的句子结构却是‘我已经做了某事错的’。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还能想起碰到过哪些这样的句子?”同学们一定会被吸引,好奇心被激发,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老师的温柔陷井,既学了语法,还触类旁通,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注意跟母语不同的英语语法结构,去研究、去思考、去总结,实现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不知道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这样的?
这里的ESOL课里,跟其他课程一样,没有课本,这是我初来美国时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的。不知道私立学校如何,反正公立学校都是这样——没有课本。也许是从经费考虑吧,这样省钱啊,当然,也环保,像我们这样每年都发课本的,学完的课本如何处理真是伤脑筋啊。
没有课本,老师就无法“照本宣科”,但是教学大纲是有的,要完成任务,老师就得想办法。于是,一个个专题都以有趣的paper(卷面)形式出现了,听一段话,或阅读一个小文,然后发给你一张小作业,让你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词,或是改错句,都带有一定的语法性质。我看过几张这样的东西,确实是既紧张(有的语法现象已经很深了)又活泼(题型有意思)。
三、先动口还是先动手?
当然是“听说在前,语法在后”。这是语言的规律,谁也不能改变和违逆。接触的使用一种语言,总是前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模仿着说,最后才学习书面的东西,比如书写或语法。所以一定是先重听说,再重语法,这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就算是为了应试,也不能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语言的实质是用于交际的,有口头交际,也有书面交流。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促进和检验学习的手段。
这里的ESOL课,主要是口语交流,老师跟同学讲,同学之间讲,还排演一些小剧,听的多了就能明白别人的意思了,说的多了也就开口自然了。然后才是写一些小作业,将实践的东西回到理论,巩固语言基础。
 
家长会上,ESOL老师强调的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定要让其回归母语,因为孩子的母语思维轨道已经形成,一定不能让轨道突然终结,而要让孩子在已有的轨道上接收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原话是let them run as far as they can),不能说现在要学英语,就要把母语扔了,这样才不会有干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幸亏我们在家要补国内的课,一直用着中文,不然,我还真是用这种错误思想让孩子“忘本了”,想想都后怕。二,当孩子觉得作业有一定难度,或写作业时觉得伤脑筋,就不要让他们做了,千万别伸手帮忙。这样老师会知道他们什么地方还较弱,会及时给他们补上。这跟孩子班主任说的一样,这大半年,我几乎没有看过她的作业,英语学习我也没有管她,完全把她交给了学校,有点“放任自流”、“望天收”的意思。
经过大半年的学习,现在我的孩子英语程度大致如下:听力较好,阅读尚佳,说话一般,语法不系统。让她现在回国应试各类英语水平测试,能否顺利过关恐怕还很难说。不过,可喜的是,她的语感似乎进步很多。署假给她的老师写了张名信片,用钢笔写的,写好后才拿给我看,显然没指望我“多嘴”。内容如下:
Dear Mrs. Weissenburger,
    I wish that I went to the beach, because I love the dolphines! And you know what? I went to the Niagara Falls in the Summer!
                               
P.S: At night the Niagara Falls turned colorful!
 
我没有想到的是,基本没什么错字,也没什么语法错误。连虚拟语气都用上了,动词变位也正确。当然,她肯定不知道什么是“虚拟语气”,也不知道跟什么时态。此外,上下文的起承转合也很自然。第一句是回应老师寄来的名信片的内容,因为老师去了海边,自己也希望能去海边,然后用“you know what?"自然引向自己夏天去哪了。最后,还用上了“P.S.”(另)
                  
                           -----文完-----
------------------------------------------------------------
 
注:此文为两篇旧博文合并重发,原有评论保留如下:
 

蔚佳

2009-09-01 12:53:17 [删除]

前沿播报,名副其实

 

 

新浪网友

  • 2009-09-01 16:06:10 [删除]

    分享最新的消息.谢谢咏梅
        不过.我想问一下.在美国,你说到,在这个ESOL班里,"主要课程涉及英语的听、说、读、写及语法。"
    请问,她们是怎么教孩子学语法的,是和咱们在大学里学的一样吗?也有一个类似的"新概念英语"教程来学习吗?
         二小校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