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设计精品时尚凤凰卫视建筑 |
分类: 有关工作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喜欢外媒对这个设计的评价。
作为@凤凰卫视
的最新传媒总部,这个屹立于朝阳公园的入口处的前卫设计来自中国建筑师原创。作为我们BIAD设计品牌的代表,这个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与控制力!
不可避免的是,中国建筑师或早或晚将挑战现在大多数城市和地标建筑“克隆西方”式的外国建筑师的霸权。
中国建筑师王澍拿了普利策奖,但是他是以传统地域性的思考和建造方式为骄傲而得到认同的建筑师。刻意的避开了舶来的奇观式建筑,奖项的评委可能做了错误的判断。而凤凰中心的设计师邵韦平,国有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执行总建筑师,代表了一个不同的、更具有国际竞争力视角。他是中国本土的建筑师,曾与美国建筑师协会资深会员诺曼•福斯特阁下合作,建造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但在凤凰项目中,没有福斯特,只有邵韦平,他带着三号航站楼的专业技术专长和一支许多成员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设计师团队。
传奇般的东侧大台阶像飘带一般连接了整个公共空间,仿佛没有任何支撑,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在完成的凤凰中心的华丽壳体中 我们开展了#BIAD学术论坛#
这是一个探讨《设计精神与建筑师的职业能力》邵韦平、朱小地、胡越、焦舰、庄惟敏等几位设计者分享了最近的作品与心得,分享了凤凰国际传媒的创作历程。谈到了职业精神,更谈到了如何长期保持设计的激情以及与对项目的精确控制……
这是一场华丽空间里的饕餮精神盛宴…....
这里是空间向开放顶部的钢结构开放。随屋顶而建的大台阶成为了交流与互动的最佳场所。
环面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外壳内含两个独立的主楼:一个位于南侧的办公楼,和位于北部的演播楼。由桥和坡道所组成的流线由结构构件支撑在外壳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上。凤凰标志性的完成了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发出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模式的信号,也可以推断未来中国不再需要进口人才。如果央视大楼的标志了中国对创新和现代建筑的开放,那么凤凰意味着这一革新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中国人手中。

夜幕降临,凤巢内部华灯亮起,这里又变成了另一副景象...

舞动的室内空间

夕阳下的公共交流空间
圆环体量的形状顺应内部办公、演播制作和公共空间的布置而起伏。建筑师在平面上确定了一系列轴线和环轴,他们由圆环体的表面依据这些轴线生成了几何图形。建筑最终的形态由3800块玻璃幕墙单元围合,每一块都有不同的尺寸和细部节点。邵韦平说最新的3D建模软件让建筑师能够构思和实现这个项目,并且需要很高的控制精度。邵韦平,一个归属于大型公司的小型工作室,BIAD下属方案创作工作室的负责人,表示他尽最大的可能去创作一个技术美和艺术美共存的标志性建筑,以打破国际设计师主导的纪念碑模式。
从主入口附近开始,一个大的步道将各种元素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穿过一些向公众开放参观的演播室。“这是北京唯一的向公众开放的广播电视台”邵韦平说。在建筑的东端,一个中庭空间能够眺望公园,步道引向了一个巨大旋转的坡道,在空气中扭动和转移,从而最大程度地在北侧演播楼和南侧办公楼之间徘徊行走时看到风景。
建筑在莫比乌斯环的概念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工,形成一个不太有方向感的建筑,使其与周围空间更加融合,同时与公园形成很和谐的关系。由于日照的要求,办公部分放在南侧,演播室放在北侧,经过调整将概念变成了一个比较接近于螺旋的体系,然后加工成一个更加稳定的造型。按照常规的思路,通常会将这个造型用一个较为简单的结构构架出来,然后用三维体面的玻璃幕墙围合。
建筑地下一层设置了演播功能配套设施,这个部分除考虑到结构的需要外,还设置了一个大型广场。从首层平面可以看到,建筑分成南北两部分,两侧架空形成中央开放的空间,使建筑整体更富有动感,体现了凤凰的开放,同时这个开放的广场还可以作为一个大演播厅来独立运行。建筑主要入口设在南侧,演播厅的主要入口也设在首层。我们还为公众设计了参观通道,通过两侧的台阶进入大厅的平台,而后进入一个层层开放、具有参观体验的平台。

建筑屋的屋顶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由踏步将其连接在一起.....

灯光设计

几何构建与优化
由于建筑的特殊造型,设计中必须注意对建筑的几何控制,而很多建筑师对这一点都重视不够,通常只是对层高、模数、轴线有一定认识基础,而很少达到对建筑整体的精确控制。在这个项目里,项目团队设置了大量平面和三维的轴线来控制建筑形体,这与原来分包给一些专业部门独立完成不同。首先轴心部分的轴线并不是很复杂,但却成为整体建筑的基础轴线。然后对其他轴线根据建筑层高、结构、美学等方面的需要进行选择与保留。实际中,设计做了很多尝试,按照美学要求,不断地对线条进行修整和规划。整个优化工作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经过若干次的结构优化与数字化优化才形成的。

通往屋顶的电梯

凤凰项目主次肋结构分离,为幕墙预留空间,复杂的构件经过计算型成最优化处理成韵律分布


飞舞的彩带

对于玻璃幕墙的控制,设计团队也考虑采光区尺寸、楼层高度以及美学等问题。最终呈现的3 000 多个单元的玻璃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不是正方形而是菱形,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随着中国建筑制造业的进步,数控机床实现了数字化的控制,从而可以为设计的模型进行生产加工,实现了数控幕墙的自动化。

入口空间

建筑的整体设计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将具有独立维护使用的空间包裹在里面,体现了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共享形公共空间。在东西两个共享空间内,设置了连续的台阶、景观平台、空中环廊和通天的自动扶梯,使得整个建筑充满着动感和活力。此外,建筑造型取意于“莫比乌斯环”,这一造型与不规则的道路方向、转角以及和朝阳公园形成和谐的关系。

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朝阳公园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一直延伸到周边街区。雨水会顺着巨大的钢铁斜肋流入集水池,这些回收的雨水将用来灌溉周边的景观植物。双重表皮结构将有效的减少能耗并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整个建筑也体现了对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光滑外形没有设一根雨水管,所有在表皮形成的雨水顺着外表的主肋导向建筑底部连续的雨水收集池,经过集中过滤处理后提供艺术水景及庭院浇灌。建筑具有单纯柔和的外壳,除了其自身的美学价值之外,也有缓和北京冬季强烈的高层建筑的街道风效应的作用。建筑外壳同时又是一件“绿色外衣”,它为功能空间提供了气候缓冲空间。

未来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


我们的论坛 以及庄惟敏老师的总结点评

迷人的内部,来自中国设计



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首层门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