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电信中国3g诺基亚国代日本it |
分类: 行业观察 |
26号下午,诺基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召开发布会,盛大发布其最新型的旗舰型产品——诺基亚N97。这款产品的上市价在7800元左右,国行产品按以往的惯例同样“阉割”了Wi-Fi功能,3G功能也被取消了,除了类似索尼爱立信X1的上侧滑造型、32GB的存储空间、3.5寸大屏及最新的S60五版操作系统实现的触控操作,从硬件水平上看,这款N97并无什么出众之处,像GPS支持、500万像素摄像头等等在目前来说还算是主流,不过要配得上机王这个称号,实在是有点勉强。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5/2009_05_31/200905319201243733368790.jpg
诺基亚N97发布
但诺基亚对其寄予厚望,在N97的这个强大平台上,诺基亚加入了很多网络应用及移动互联网的要素在里面。例如,诺基亚大力宣传其在人机界面和互联网理念上的创新,特别是随心的菜单拖拽重组,对网络浏览及应用的支持,主推的社区位置定位,这些都是在诺基亚OVI平台上进行实现的,以后听歌、看电视、打游戏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无缝衔接。
同时,诺基亚这次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精灵”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些便捷化了的网络生活工具,可以直接在N97的桌面上放置最常使用的互联网服务,像日常使用比较频繁的携程网、财经网、时尚网等内容都可以在手机桌面上直接显示。照此看来,诺基亚真像他们宣传的一样,不是一个手机公司,倒真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定制第一轮败于国产品牌
在中国3G的大形势下,我们也从N97的发布中看出了一些与当前市场态势不太合拍的地方,最直接的就是针对运营商的产品策略问题。自从中国3G正式上马之后,我们发现几乎在一夜间,运营商定制产品策略就成为了行业的主流,对于处于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下的手机制造厂商,这无疑是一剂摆脱困境的强心针。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5/2009_05_31/200905310501243733568297_small.jpg
诺基亚是最早一批的心机提供者
来看一下最近在定制市场上的最新情况。
估计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质疑这种运营商定制模式的成功可能性,其实不用争辩什么,目前中国定制机市场已经显露出它的优势,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按艾媒市场咨询统计,2005年中国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总量约1250万部,其中中国移动定制机型的销量在720万部左右,中国联通370万部左右,按2005年国内手机销售量8600万部计算,2005年定制手机比例超过12.4%。2006年,运营商手机定制比例进一步提高,当年通过中国移动销售GSM手机1660万部,中国联通销售560万部CDMA手机,到2008年第一季度,定制机已经占整个手机销售的14.8%的份额。
中国移动近期公布的4款TD-SCDMA深度定制手机中,国产宇龙酷派有两款,中兴通讯一款,另一个为洋品牌LG获得。据了解,目前宇龙酷派、中兴、海信等在内的主要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在中国移动前三轮的TD终端招标中揽下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面覆盖高、中、低三条产品线,而曾经在心机定制中风光无限的诺基亚这次脸面全无。
在中国电信启动的3G业务中,先期启动的八家代表终端厂商中,酷派、中兴、华为等国产品牌占到六席,而洋品牌仅占两席,而且今年据称每家重要国产品牌厂商推出的新品都在十款以上。在CDMA上一向是诺基亚的短板,也没什么好说的。
再来看中国联通的定制业务,这可是国际大品牌的优势体现。在中国联通选型的31款WCDMA手机中,国产手机品牌中标数却占60%以上,而几个国际大品牌,LG有5款以上,其它的如索尼爱立信、夏普、飞利浦、三星都有斩获,而诺基亚在其中占的份额却不大,与其在渠道市场上的地位不太相符,更是输给了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
深度定制又可能是“败仗”
现在的定制市场相比过去的选型、打LOGO、运营商贴话费这样初级模式又发展了不少,像中国移动目前就在推深度定制的概念,归纳起来就是鼓励终端研发、进行终端补贴以及刺激终端销售三个方面。
前端,中移动拿出6亿资金激励终端商及芯片商联合搞手机研发,同时自主研发OMS的操作系统,将飞信、139邮箱、快讯、音乐随身听、移动梦网、号簿管家等多项应用服务与OMS手机进行捆绑定制,并与数家终端厂商捆绑到一起。产品定型,要求终端厂商和国代商共同提交定制、销售以及推广方案,最终由中国移动、终端厂商、国代商协商定制规模、销售价格以及上市时间等。
销售渠道上,要求国代商进行销售终端铺货,中国移动进行话费补贴等方式进行套餐式销售,并将销售渠道扩大到普通流通渠道。与诺基亚这样游离在这个圈子之外的个体不同,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航空母舰”,其抗风浪的能力远远大于一个个体的表现。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生产商到销售商到运营商,都通过一条利益主线捆绑到一起,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很可惜在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诺基亚的影子。
有专家曾预言,在中国未来二三年的3G手机制造业,夺定制市场者得天下。而诺基亚邓元鋆近期也放出豪言要做中国3G第一,但如果依诺基亚目前的产品策略,对运营商体系的如此漠视,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比较的困难。
日本经历什么时候能让诺基亚醒悟
再来看看诺基亚最痛的日本市场,这是诺基亚在海外市场为数不多遭到溃败的市场。诺基亚在日本遭到滑铁卢最根本的原因第一是市场的特殊性,第二就是自身的轻视。在日本,手机终端主要是通过与运营商定制来实现销售的。日本运营商的手机定制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自己设计研发,另找厂商生产。这需要运营商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自己能够开发终端产品;二是和厂商合作设计开发终端,运营商自己要有一定的研发实力,且能够和厂商良好合作;三是自己设计外观、功能等基础参数,由厂商开发。即运营商提出自己的需求,让厂商解决。这与中国目前的态势有一定的相似性。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5/2009_05_31/200905317751243734053009.jpg
日本也流行运营商定制
但日本的运营商的手机定制具有排它性,一个手机厂商只能和一家运营商进行合作。NTTDoCoMo的主要合作伙伴为NEC、松下等。KDDI则是与卡西欧、三洋、日立、东芝、索爱、京瓷、夏普和韩国泛泰进行合作。这跟中国又有不一样的区别。
而诺基亚在日本的推广还是以全球老大的角度来进行的,这在中国可以,在欧洲可以,在日本则完全行不通。诺基亚没有的,这些厂商有;诺基亚有的重要卖点,这些日系厂商也有,甚至做得更好;就连诺基亚最拿得出手的高质量卖点,在日系手机面前也是伯仲之间。而且日本的智能手机并不是主流,因为日本手机很多业务应用是和运营商共同合作开发的,很多的应用都直接镶嵌入手机之中,用户对安装第三方软件的需求并非这么强烈,这完全体现了运营商深度合作的优势来。没有了以往的优势,又没有运营商的支持,诺基亚退出日本市场当属必然。
诺基亚能撑到什么时候
首先从财务数据来说,这个曾经最赚钱的手机制造企业已经不负当年的雄风,其Q1季度利润下滑九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再看竞争对手的表现,三星与移动合作紧密,与电信也曾经因CDMA而渊源颇深。摩托罗拉在C网和G网上都不缺乏产品,可以说是它是国际品牌中本土化最彻底的一个。索尼爱立信在WCDMA上本来就是强项,这次又攀上了中国联通这颗大树,而LG与移动、电信都走得很近。
看着对手在运营商间“游走”,更直接的是不断抛来的定制大单,当这种赤裸裸的诱惑摆在面前时,当烈妇还是当婊子绝对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摩托罗拉,也曾经是业内的老大,对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失误,自信满满推自主的Linux智能操作系统,对国产手机的崛起视而不见,结果如何了?
有业内专家指出,诺基亚OVI平台才是阻碍它与运营商合作最大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持赞同态度。在中国,除了几大运营商,诺基亚是最有资格推动整合平台的终端厂商,这得益于它高达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智能手机领域这个份额更高,这为其推广服务积聚了充足的潜在用户群,也成为了诺基亚敢与运营商叫板的资本。
诺基亚也看好平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的重要作用,全球范围内的OVI推广战略与运营商的“大整合”策略撞车也是在所难免。
只是在运营商产业链大融合、深度集成定制、话费高度补贴等几招组合重拳的打击它,这颗高昂的头还能挺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