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CPU风波又起 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2008-11-13 13:57:15)
标签:

华硕假芯

英特尔

黄静案

中国

it

分类: 行业观察

引读


“不要着急,请给华硕一点时间”


“英特尔公司从来不知道此事,也没有接到过黄静投诉华硕采用假CPU的相关的资料和证据。”


  当华硕公司与黄静还在为到底是谁在那台笔记本电脑里偷换上工程样品CPU而喋喋不休时,却有消费者提出一个问题,这颗英特尔的“工程样品CPU”到底是谁流失出来的?

  按照英特尔宣称的对工程样品CPU的管理规范,包括华硕的售后部门及黄静本人都是没有可能拿到工程样品CPU的。


  在华硕与黄静之间关于笔记本电脑维修的纠纷中,英特尔牵扯进来,问题的关键还是一颗工程样品CPU。“黄静告华硕案”的全权委托人周成宇先生讲述了他们与英特尔公司之间多次的沟通经过。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8_11/2008_11_12/200811124831226501820494.jpg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TITLE="假CPU风波又起 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

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团成员

  黄静与华硕的纠纷发生以后,在2006年的2月17日下午二时,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一行与英特尔公司公关部经理汪洪华会面,并向英特尔提供了华硕涉嫌造假的详细证据以及资料,并将谈话录音作为资料备份。在本次会面上,英特尔方面并未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出任何积极的反应,仅嘱咐请黄静案代理人一行保守此次事件的秘密,在事情未明确责任之前不要对外泄露。

  在17日第一次会面后的几日里,时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及其助理hope Chen、负责英特尔中国和亚太地区法务的Robert 马、时任英特尔中国区公关总监刘婕都多次与黄静案代理人进行通话,内容大多是强调不要将此消息外泄,他们会与华硕交涉。

  2006年2月27日,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一行再次找到英特尔,由汪洪华进行接待,要求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一行不要着急,请给华硕一点时间。

  2006年3月7日,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一行在与华硕公司进行谈判时,公安机关介入,将黄静案相关人员带至派出所进行询问。黄静案相关人员向警方陈述这是一起消费者的正常消费维权案件,并提供了英特尔公司的联系人电话,希望英特尔公司能证明事件的真相。而时任英特尔公司公关总监的刘捷(Jennifer Liu)到场向警察陈述,英特尔公司从来不知道此事,也没有接到过黄静投诉华硕采用假CPU的相关资料和证据。

而在此事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时任英特尔公关部经理的刘婕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刚听闻此事,“华硕公司对此事应该最清楚”。

 

英特尔曾下假CPU“格杀令”

  2005年11月在中国曾经发生过一起涉及“英特尔CPU”的造假事件,某IT媒体在进行正常的笔记本电脑评测过程中,发现深圳新蓝公司送测的笔记本电脑上采用的英特尔移动CPU存在造假行为。

  最初新蓝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提供给媒体评测的机器上安装的CPU一般是两种,一种是工程样品,另一种是经过改造的。而这次他们被查出来采用了非正式CPU的案例仅是特殊,是因为此台产品在送测之前没有货,是公司一个员工私自从深圳赛格电子城拿了一块工程样品CPU然后自己安装上去,最后送给了北京的某媒体进评测进行。至于另一种改造后的CPU,新蓝则声称是Intel主动进行的改造产品。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8_11/2008_11_12/200811126441226502242675.jpg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TITLE="假CPU风波又起 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

intel的检验程序

  在新蓝公司将造假源头指向英特尔的几天之后,整个造假事件的发展趋势却急转而下,新蓝公司第二次发表公开声明,完全否认前次“改装CPU”采购自Intel公司的说法。在接下来的声明中,新蓝公司不但主动承认全部错误,并断然否认了该公司在此声明之前接受过媒体任何采访。同时,还针对送测笔记本事件发表了6点声明,声称新蓝公司主动送测的笔记本电脑为测试工程样机,所采用的CPU是测试样品,而且经查明,这是由于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疏忽,将不合格的测试CPU装在了送测机器上,与英特尔无关。

  中央电视台当年也曾对在市场上横行泛滥的工程样品CPU进行过报道,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最直接的就是英特尔随后的大整风行动。包括时任英特尔公司董事长的克雷格•贝瑞特博士访华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此事表示出极大的愤怒,同时声明,英特尔的工程测试芯片绝对不能在市场上销售。某些厂商将测试芯片拿到市场上进销售或装,严重违犯了英特尔的规定,所有的违反英特尔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英特尔将采取措施进行处罚,从罚款直到被永久取消测试“工程样片”的资格。

  按英特尔的说法,PC厂商申请英特尔工程样品CPU测试时,都要留下详细的记录,“包括型号、用途、片数、每一片上面的型号等等,都非常具体。”同时,英特尔与PC厂商之间也签订下协议,其中明确规定,“工程样片是个非卖品,只是测试的,不能卖。”而一旦发现违规,不仅“产生的不良后果将由厂商负责,今后所有新的工程样品也将不再提供。”

  那这颗躺在黄静笔记本电脑里的工程样品CPU又是从哪里来的了?如果按英特尔的说法,每颗CPU的编号都有记录,那么只要查询此颗CPU的编号就能顺藤摸瓜查到源头。搞清楚到底是谁流失出来这颗CPU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那么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还会把十个月的青春浪费在铁窗里吗?

英特尔“格杀令“对华硕无效?

何为工程样品CPU。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8_11/2008_11_12/200811129691226503301137_small.jpg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TITLE="假CPU风波又起 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

华硕案中的笔记本电脑经检测为工程样品CPU


  所谓“工程样品CPU”,是指处理器厂商在开发新产品时,提前向各大电脑设备厂商送测的处理器。这样做有利于电脑厂商跟上新型处理器的开发进度,节省开发周期,能在第一时间推出相应的产品。但这些提供给厂商的工程样品,英特尔都会打上“ES”标志(ES=Engine Sample的缩写)或者Confidential(机密)这些标志,以区别于正式销售的产品。

  关于工程样品CPU的危害,因为其多是未锁倍频的产品,无法控制其安全极限及产品品质,除了导致电脑死机等常见情况外,在极限条件下容易产生高温高热而对用户安全造成危害,所以英特尔是严格禁止此类产品出现在零售市场上。

  那么华硕案中“工程样品CPU”从何而来?华硕还没有生产CPU的工艺和能力,答案只能是……

  英特尔。


“英特尔公司再没有别的任何责任或者义务”

  目前,黄静已经被正式认定为无罪,并获得了国家赔偿的确认,但是针对华硕民事方面的诉讼正在进行中,黄静案代理人及律师一行同时也就此事多次联系英特尔公司。

  2008年7月8日,黄静华硕案律师团正式向英特尔公司发出律师函,请求英特尔公司进行协助,英特尔公司在指定时间内没有任何答复。受害人律师团律师主动与英特尔公司法规部总监王洪彬(Hongbin Wang)联系,王洪彬开始表示愿意面谈并将时间确定。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8_11/2008_11_12/200811121521226503120474_small.jpg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TITLE="假CPU风波又起 英特尔“格杀令”纵容华硕?" />

华硕维修工程师承认升级CPU

 

  7月17日,英特尔公司王洪彬打电话给受害人律师团,表示英特尔在这个事件当中没有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愿意诉讼就去法院按程序进行。受害人律师团提出希望与英特尔公司代表当面会谈或者与英特尔公司高层直接对话的要求被拒绝。

 

  2008年7月18日下午14点,受害人律师团成员按照最初约定的时间直接到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在通报了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戈峻之后,由英特尔公司王洪彬进行接待。面谈当中,受害人律师团再次向英特尔公司提供了华硕公司违规使用工程样品处理器的各种证据,并指出由于2006年英特尔公司在此事件当中的不作为甚至是包庇和纵容,最终导致了事件的恶性发展,让一个无辜的女大学生受到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此次面谈之后并无任何结果,王洪彬给律师团的答复是已经将相关情况告知华硕公司,英特尔公司再没有别的任何责任或者义务了。


   “无责任,无义务”,多么“真挚”的经营理念,跨国公司就是跨国公司,连经营理念都是这么标新立异有个性。


相关报道:羡慕:有了英特尔的撑腰华硕还怕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