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巫师与神谕裁判的兴起

标签:
文化杂谈 |
魔法、巫师与神谕裁判的兴起
施鹏鹏
(西南政法大学)
http://s11/mw690/54d6244excd5137c3a9da&690
http://s8/mw690/54d6244excd51382660a7&690
http://s2/mw690/54d6244excd51383c4cd1&690
魔法,系人类原始自然崇拜仪式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神秘学的重要分支,魔法向来系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重要体裁。英国著名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狂热的魔法潮。一时间,各种魔法系列的影视体裁蜂拥而至、目不暇接,但在娱乐之余也不乏有一些深刻而有洞察力的评论。例如,某位颇具观察力的哈利波特迷便细心地发现,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原型其实是英国法律界著名的“四大律师学院”,而哈利波特所在“格莱芬多”学院便是颇富盛名的格雷律师学院。其实,艺术创作源自生活。摒弃某种臆想的成份,作为仪式化表演的魔法与诉讼在场景上自有诸多类似之处:例如特殊的装饰与道具(魔法服与法袍、魔法杖与法锤等)以彰显地位的显赫与权力的高贵;深奥的魔法咒语与抽象的法律措辞以象征强有力的制裁机制(如黑魔法咒语中的“以神之名义”和法庭判决中的“以法律之名义”)等。但魔法与诉讼的联系显然不仅是某种场景化的“映象”,而具有更深、更复杂的渊源,甚至可推及上千年前巫术时代的神谕裁判。
在古代的人类社会中,司法宣誓与神意裁判是最常见的两种纠纷解决模式。法史及法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此两种纠纷解决模式适用频率极高,且难以区分。通常而论,司法宣誓主要表现为一方当事人以庄重的语言表明其对某一争讼事由的有利论据,且将此一论据与某种超自然的权力联系。法官在听取其宣誓后便作出有利于该当事人的判决,因为如果撒谎,宣誓者将因违背誓言而受到神的惩罚。而神意裁判亦遵循类似的规则,但它还设有神的考验,并以此甄别当事人是否受到神的庇护或惩罚。从表现形式看,不管是司法宣誓,还是神意裁判,均是超自然力量的仪式化程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力量的展现是相当直接的:火烫、水淹、毒药等。但显然,这类纠纷解决模式在探求案件真实上经常功能失灵,不利于化解族群矛盾。于是便有了《圣经·约伯书》的约伯之“困扰”。
约伯是位虔诚的耶和华奴仆,忠心、公正、富有,但撒旦降临后一切均发生改变。《圣经·约伯书》详细记载了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约伯与他朋友对话。约伯无法理解,如果上帝公正全能、惩恶扬善,缘何不幸会降临于忠诚的耶和华奴仆。痛苦的约伯终究无法感受耶和华的恩典,并最终走向背叛的彼岸。约伯的“困扰”亦是长期触动希伯莱人的一大命题:上帝如何让其臣民感受正义?
最后,耶和华现身了,彰显了权威,却回避了问题的核心:“是谁在用无知的语言释解我的旨意?我问你,我在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那里,你知道是谁制定大地的长宽,地基打在什么地方,基石是谁安放的?……你到过海的源头,走过深渊的底吗,死亡的门,曾向你打开吗?他的广大,你能明透吗?你要是知道,只管说吧!……你真想撤销我的判决吗?你怎能定神有罪,来显示自己是义人?你有神那样的臂膀,能象他那样发出雷声吗?……”
在市民社会中,约伯的“困扰”始终挥之不去。于是,纯粹超验化的神意裁判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罗马帝国后期到公元十二世纪,巫师开始假借上帝之力,介入刑事裁判。一种新形式的“神谕裁判”应运而生。神谕裁判始于弥撒,礼拜仪式为颂扬神之裁判者。之后则为以水驱魔,并告诫各方当事人:“耶稣基督的身体与鲜血今日用于考验”(Corpus hoc et sanguis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sit tibi as probationem hodie)。此后,巫师则以神之名义听取各方当事人陈述,审查各类证据并据此作出裁断。
神谕裁判系人类司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带来了诸多核心特质。例如刑事司法之于行政权的独立。事实上,现代刑事诉讼在宗教与世俗分离时并未消除裁判中对“神力”的诉诸。故中世纪后期刑事程序的转变与其说是对神的“驱逐”,毋宁说是对神的“重构”。法官保留了对“神”之权力的生动记忆。这可在欧洲普遍以“末日审判”或“耶稣受难记”为法庭背景图腾中得以佐证。刑事法官在作出裁判的一刻超越凡尘,注入了神的力量,刑事司法权之于王权,如同神权之于世俗权,崇高而独立。这也是为何许多未经历欧洲“从神至人”诉讼发展阶段的国家,迄今难以确立刑事司法的真正独立。神谕裁判亦是法官自由心证的雏型。巫师在诉讼中须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对各类证据进行细致审查,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最终形成证据链条。这类似于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中的“裁判者通过直觉从证据裁量到责任伦理的过程”。当然,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裁判方式相对于客观的“神意裁判”更易查明案件真相,也更易于维护族群维定。
在《哈利波特》中,女巫师米勒娃·麦格便是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亦即希腊女神雅典娜。她性格固执、刚正不阿,黑发束成高髻,身着绿色长袍,法官形象跃然纸上。当然,这也许是作者灵感所至,也可能是读者的过多解读,但巫师的神谕裁判在历史上却真真实实存在,并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
(删减版刊《法制日报》201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