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取舍

(2011-11-29 11:15:32)
标签:

杂谈

作者:施鹏鹏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报》  发布:2011-11-28 17:41:32  
 

  时有毕业班的学生问我,面对职业选择很迷茫,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就业率、经济承受力、长者意见等。他/她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不愿践行理想,而为时势所逼。古谚谓之,“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个取舍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多种要素的杂糅中谋求双赢乃至多赢之道。在繁杂的风险评估中,学生或许应当强调但不宜过份高估理性的判断与分析。这也是我在回信中经常提及的,这只是师者、长者的经验,只能提供参考,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奉为教条。

  利益取舍中,我信奉一种比较简约的哲学,即,改变可以改变的,坚持值得坚持的。

  就业率,我们无法改变其日趋严峻的事实,但我始终坚信,位子是占不住的。先占先得,在民法上或有其意义,在社会学上毫无意义。社会鼓励人才流通。以前的国企,现在的公务员,若干年后都会出现大量的人才分流,待遇也会亟具下降。在台湾,政客领取失业补助的大有人在。所以,在就业问题上,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可造之才,不妨沉下心多读几年书,是为坚持。当然,如果你觉得学业不值得坚持,就好好到社会工作几年。什么值得坚持,要改变些什么,这得有理想主义情节。有一类人最失败,就是用一辈子埋怨当初的决定。这种人不管选择什么都是失败的,虽然他/她只作了一种选择。

  有学生家境有压力,无法为其提供继续前行的经济保障。对此点,我一直深感遗憾。这是个奇怪的国度:我们有钱到处支援,却无法为国内的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和学业保障。这样的体制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兼职,或贷款,或奖学金……有着如此的坚持,我们收获的则不仅是维系继续前行的物质条件,更收获了不屈不饶的意志品格。所谓,与其诅咒四周的黑暗,不如点亮心中的明灯。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坐着和你们一起喝咖啡。但对生活的感悟,绝非城里的年轻人所能比拟。哲人的痛苦,源自于智识源头的追问,智者的感悟,源自于坎坷经历的反刍,而大多数安逸享乐的人,只是头快乐的猪。你可以以“生活方式”粉饰,却无法逃脱智者对“生活”的诠释。这就是差别。

  长者和家庭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但请相信,他们的许多反对意见,只是在审视你的成熟和决心。他/她只是认为,幼稚的你,尚未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尚无力看清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如果你“固执”透露成熟、“执拗”蕴含历练,相信他们会尊重你的决定,并继续见证你独立的成长。为人父母者,大抵“唯恐迟迟归”,但终有一天,他们的手会松开,“再也没有一阵风,能把叫唤,送到你的耳边”。那时的你,可准备好应对生活的厚重……

  但不管作何取舍,请永远不要迷失和忧郁。确实,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丢了,于是开始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就是找不到那个迷茫的自己。这本无可苛责,即便智如尼采,亦曾轻轻吟诵,“忧郁啊//请你不要责怪我//我削尖我的鹅毛笔来歌颂你//我把头低垂到滕盖上面//像隐士般坐在树墩上歌颂你//你常看到我//昨天也曾有多次//坐在上午的炎热的阳光里//兀鹫向谷中发出贪婪的叫声//它梦想着枯木桩上的腐尸”(尼采《忧郁颂》)。但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就勇敢地往下走。脚步或许已然沉重,行囊或许已然空空,前程或许荆棘遍布,结果或许只是挂着野百合、野蔷薇的坟地,但义无返顾,这是抉择的态度。

  尼采的墓志铭写到,“愿你神圣之名受所有后代彰显”!

2011年11月18日 《西南政法大学报》 总第762期 第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