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期的一些烦事搞得我神经有些错乱了,除了缺少睡眠外,就是作息规律又一次被打乱,一个乱字什么都乱了,干脆来个“将乱就乱”吧,也没什么高招,顺着乱走吧,没准又乱回来了。
(1.27)一夜未眠在床上坚持到四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起身打开了电视,看近期的大片《非诚勿扰Ⅱ》光盘,这一看还真动情了,对生活对人生对爱情找到了许多的共鸣,特别是快结束时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将故事推向了一个高度,这时我不知不觉流泪了……

电影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很认同:
“爱情是一种修行,生活也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要学会面对、接受、宽容、理解、认命。”
“咱就直接步入晚年,试试其中一个人瘫痪了,另一个人是否还对他不离不弃。”
“婚姻就是个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幸福不一定在一起,倒霉一定在一起。”
“要试,我们就试那种在激情退去后,是否还能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婚姻。”
……
过了四十岁的年龄,不再有年轻时的那些冲动与幻想,更多的是对生活、对身边的理解与感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和认同的。能够感悟到“爱情和生活是一种修行”的含义,这种修行的苦与乐、喜与悲,可能每个人都体会不同,即使是夫妻也会感觉大不同;这种修行只有苦与乐、喜与悲,没有对与错、白与黑;你可以选择我,我可以选择你,但修行的方式却不能提前选择;能够共同修行的人,一定是有缘分的人;至于能够共同修行多长时间,那一定要看缘分的深浅……冯小刚用了一种过份和夸张的手法,集中地描述了一些不同修行的人物与场景,我好像看懂了,因为我流泪了。
爱是什么?我感悟到爱是一种给予,一种来自心底无私的给予。爱不是索求,与金钱、房子、车子、漂亮衣服、金银首饰不应该扯上任何的关系,过多地参杂了这些爱就变成了一种交换,就成了一种买卖。如果还要来一个公证,那就再签一份合同,爱就失去了意义。现实生活已经把人们变得忘记了给予,忘记了给予之后的快乐。如果你的给予被认同了,被接受了,你也会得到同样的认同和接受,爱就来到了你身边。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说《非诚勿扰1》讲述的是寻找爱的过程,那么《非诚勿扰2》讲述的是找到爱之后的事。是对爱情、对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冯小刚对死前告别会的描写我非常的认同,选择一种死前告别的方式我认为比现行的追悼会要强百倍和千倍,人既然要死去,也大概能预知自己将会在什么时候死去(突然死亡的不算,那是一种超脱或是命运阴差阳错的安排),在生前能够选择一种自己认可的告别方式更显得有意义。虽然听到大家所说的难免有虚伪的内容,但是从之将死其言之感慨也会给活着的人留下点启示。原本我们活的就不容易,如果死去的时候还是按照活着时任人摆布的方式死去,的确是一件死后都不快的事情。我经常会想如果得了绝症以后会怎样?我将来会选择一个怎么样非常规的去法?我还有那些没有实现还想在活着的时候实现的愿望?……这一切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都是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我将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选择死前的方式。
现在呢?当然“要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一个熟知的哲人的语录),至于什么时候醒来,那要看你今生的修行,以及看和你共同修行的人是否愿意醒来。也许在死去的世界,还有那边的修行。(这是我的语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