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老城(1855)

烈日下的老街,只为我一个人开放。

终于看到一个路人,我将这张照片取名为《老街背景》。
八年前一次开会来了广西北海,当时只知道北海的银滩和从这去越南比较方便,既然来到了北海,会游不会游的抱个救生圈下了海。
这次也是参加一个会议再次来到了北海,还是住在银滩边上的酒店,只是下海的心情与想法淡之又淡。会议安排的相对宽松,中午还给几个小时午睡,这些年也没有这个习惯。上网一查,位于北海市区北面,有一片老城,除了鲜花、汽车、女子等,可能所有的东西越老就越有味道,自打去过云南丽江之后就对老城的兴趣倍增。我的博客中应该是老城老街的照片最多。这次肯定不能放过。
冒着中午的烈日带着相机一人打车来到了刚刚慕名的老街,果然不虚此行。街区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面积约0.4平方千米。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定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受殖民文化影响,老城民居多为仿西洋建筑的骑楼,以珠海路、中山路最具代表,是中国保存最长的骑楼老街之一,又称“百年西洋街”。两街建筑旧貌保存完好,多为具有浓郁西洋风情和岭南特色的骑楼,挨户相连,绵延1.5千米,势如两条游龙,颇为壮观。摇曳多姿、中西合璧的女儿墙,配以细腻精雕的山花与窗拱券等,沿街望去,宛如老城的艺术长廊;青砖石板铺彻的路面,浑厚古朴,处处透显出老城的沧桑凝重。
漫步老城,除了路过或沿街商铺的中国人熟悉外,仿佛置身于西洋画中,这的人们节奏很慢很慢,烈日下人们没有什么游人,好多店铺都关着,从各自的招牌上能感觉出晚上这应该热闹。能够拍下白天的风景心中已无遗憾,说不准过不了多久我又来这了,到时再专门来个夜景专辑。

在如今的大城市早以找不到儿时常玩的跳皮筋的游戏了,在北海老街这却依然存在。

越南男人最爱戴的“绿帽子”

晚上这一定热闹

两边通透的长廊,一可遮日,二可挡雨.

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老街是能给人“初恋”的味道,可能这是老街吸引众人的原因

原住民生活很悠闲、自在,你看右下角的宠物也很悠闲自在


这样的戏水洗澡洗头情景,我儿时在山东老家经常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