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开幕式成功向张艺谋学危机管理
(2008-10-15 21:47:31)
标签:
奥运开幕式张艺谋危机管理杂谈 |
姜博士说:开幕式的成功表面上看是对艺术的精湛演绎,但演绎的背后却是一套节点控制下的危机管理,从李宁举火炬臂膀的臂托、火炬的安全带、轨道车电动与人工两套方案的同时并进等等,都是在危机的状态下实现的管理,在这把它称为“我不相信”的管理体系。
什么叫“我不相信”呢?就是假设这事情出问题了该怎么办?也就是我不相信目前的状态会万无一失,要永远假定如果出了意外,我们该怎么办?从最坏的角度思考目前的状态。一旦有了这种“我不相信”的思维,那么我们才能控制结果,实现预期的目标。
从张艺谋等奥运导演们那里,也许我们会发现,其实管理是一种常识,一种做事做好的常识,所谓的大师其实就是把这些常识做到极致的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家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神,常识都做不好,便非要搞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或伟大见解,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
像最牛的“蒙牛”牛董,我看到他最多就是在电视上大谈特谈管理,认为他们的成功是管出来的,其实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在一句“每天一代奶,强壮中国人”的梦想下,每人每天喝出了这些牛奶企业,是时代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连管理的常识都不懂,致国人的生命与不顾,还大谈管理?不知道他每天喝不喝自己生产的奶?见他妈的鬼去吧!
这些常识就是最起码的底线问题,在底线之上才是创造,没有底线的保证,就如同开幕式设计的再完美,但火炬掉下来可以让整个开幕式溃不成军!这样我们就回到了管理的起点,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一定要首先假定目前的正常状态出现意外,如果一切正常有序就不需要管理,管理的需要是因为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从而导致结果的不一致。面管理的目的就是让这种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跟预期保持一致!这就需要我们的危机思维方式,我们的“我不相信”!
我们应向张导们学习,凡事都要问,如果出意外如何办?这是常识、这是底线,更是建立持续增长机制的管理起点,而不要用态度用勤奋对冲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