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2012-11-15 21:53:07)
标签:
教学 |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
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将近六年的数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你能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1)速度
(2)单价
(3)工作效率
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独立尝试
1、例1的表格中列出了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预习,现在打开导学案,结合导学案,将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例1表格中列出了(时间)和(路程)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互有关的量,也就是相(关联)的量,当行驶的(时间)变化时,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发生变化。
2、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路程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时间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路程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两种量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
3、这两种变化的量是否还隐藏着其它规律呢?将你写出的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以及比值,说给大家听一听。比较这些比和比值,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不变。
路程和时间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都是80。
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关系式来表示这种规律?
板书关系式:
4、经过你们的预习和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尝试以下填空。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三、合作探究
1、继续看大屏幕,先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将表格填写完整,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小组内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
2、哪一小组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1)4枝铅笔的总价是1.2 元,5枝呢?
1.5
(2)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这些比的比值怎么样?
(3)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4)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当总价和对应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单价一定)时,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3、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板书关系式
4、思考: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5、质疑: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四、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2 题。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1)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2)如果去掉“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这个前提,物体的高度和影长还一定成正比例吗?
3、做练习十三第3 题。
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同桌检查画出的正方形。
汇报表格中的数据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相关联的两种量不一定成正比例,只有当它们的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
4、
(1)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底面积。
(2)小芳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圆的周长和直径。
(4)圆的面积和半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