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个人小结和2018年策略

(2017-12-30 15:00:06)
一、2017年结束了。
回顾2017年,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5月份开始,决定开始尝试价值投资,并且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逐步改变操作风格,慢慢坚定了价值投资的心态。虽然目前仍然不能算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更像是个价值投机者),但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而对于A股来说,2017年最大的特点,也是从投机市场向价值投资市场转变。很多人说,2017年是“价值投资元年”,我深以为然。虽然,目前A股依然摆脱不了投机市场的后遗症,价值投资仍然没有被广大投资者普遍接受,但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二、2017年我的常规账户收益率是31.69%(不含新股),这个收益率并不高,和很多投资高手相比不值一提,毕竟有少数高手今年可以做到好几倍的收益率。但客观的说,相对于市场整体情况而言(应该是亏损的),能有收益也不算太差,我自己还能接受这个结果。其中主要就是5月份以后取得的。而在1月至5月初期,我依然在进行技术面操作为主,大量持有创业板ETF做日内T,并且持有一部分个股。因为创业板走势非常弱,虽然我通过交易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差价收益(显著跑赢创业板指数),但因为创业板整体在下跌,结果并不是太理想。下半年,我转为”绩优、低估、分仓“的六字思路以后,明显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很多缺点,需要反思:
1、由于依然没有脱离投机心态,导致收益率不稳定。市值最高出现在9月初。因为在7-8月我做了周期股的投机,买到了方大炭素、ST华菱的强势股,在9月初的时候账户整体收益率一度到达了50%左右。(大约30-40%仓位配置资源股,单纯这部分仓位来论,应该是翻倍的)然而随后就发生了回撤,此后直到12月底,都没能回到高位。(但亏损并不是来自于资源股)
2、仓位配置过于激进,难以避免大幅回撤。由于投机心态较重,和仓位配置不善,最大回撤超过15%。超过了我自己预期的10%回撤幅度控制线。主要的亏损,是9月份我认为资源股见顶,从资源股出来以后,看好房地产股,重仓配置(90%仓位配置翻个地产),结果9月23日那个周末,政策面突然出现巨大利空,导致周一地产股发生集体跌停现象。后来又没能抗住调整,不断减仓止损。虽然突发利空是运气不好,但在一个板块重仓配置,策略太过激进,是自身的原因。
3、价值投资心态不坚定。我当时买的地产股包括新城控股、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泰禾集团、阳光城、绿地控股等6只,现在看,新城、万科、保利都大涨,泰禾也已经年内新高,金地也已经回去我当时买入位置,高于我止损位置。可是因为一些消息面的利空,和走势的大跌,我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担心地产股会从此一蹶不振。其实看好地产股的逻辑是没错的,如果我当时能坚定认为地产股低估的信心,那么后来不但涨回去了,还能有盈利,那么后来收益率应该是可以再创新高的,今年应该能超过50%收益率,甚至更高。
9月份我判断资源股见顶,本来是个很精准的判断,看好房地产,事后证明也没错,然而结果却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钱,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在经历了9月房地产利空和10月初的继续下跌后,我重新审视了策略,再次回到一开始的绩优、低估、分仓策略上,用加配银行股对冲大盘下跌风险,再加上短线的少量高抛低吸交易,最后的11、12两个月,反而在市场大跌的时候,逆势上涨,取得了一些收益。12月收盘市值相对于10月收盘,+5.96%收益率,虽然不多,但同期指数是下跌的。
最终2017年定格在31.69%,高也好低也罢,总之2017年,是过去了。

二、对于2018年,我的判断是:整体市场环境不及2017年。
1、大环境方面,M2增速下降、美国减税、加息、国内很有可能加息,导致市场流动性不会太好。
2、由于许多白马股、资源股和其它绩优股,在2017年经历了较大的涨幅,市场估值提高,就算加上企业一年的盈利,低估程度依然不及2016年底-2017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所以,潜在空间变小了。
3、许多之前泡沫大、高估值的小盘股,哪怕经历了2017年的大跌以后,也还没有安全化解泡沫;还有一些是虽然基本化解了泡沫,开始进入合理估值,但并没有到达极端低估程度,由于快速IPO带来的标的增加,和资金流动性缺失的双重因素,这些小盘股,绝大多数个股都很难会有太好的表现。
4、(玄学)指数方面,上证50指数2018年中枢上移10%-12%左右,2017年的高低点范围是2297-3038,预计2018年是2600-3500。如果大环境有改善的话,乐观一点有可能挑战2015年的大顶,但最高点到底能走到多少,是否可以超过2015年高点,目前还不敢肯定,这需要大环境的配合。
因为预测指数是玄学,尤其是预测一年,更加不准,其它指数就不多预测了。

三、2018年的策略。
(一)如果说2017年50%左右的投资收益率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那么2018年,应该适当降低。20-30%左右的收益率,应该是比较合适的目标。(不过我个人还是希望2018年能取得50%左右的收益率)
(二)2018年我个人的大概股票投资方向是:房地产、保险、家电、优秀制造业、供给侧涨价类、部分其它。
1、长期持仓,重点配置的应该是房地产(预计20%左右仓位)、保险(预计20%)、家电(预计10%),三者占到一半仓位,并且很有可能贯彻全年(除非某个时间发生异常大涨,不然不卖)。
2、阶段性配置的是资源类,尤其是钢铁股,其次是水泥。初步计划是一季度相对看好的资源股。后面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制造业方面和其它股,视估值情况。
具体到2018年一季度的持仓,暂定是这样的:
地产股:在泰禾集团、新城控股、万科A、阳光城里选两个,一个初步确定为泰禾集团(已买入持有),另一个,如果新城控股发生显著回调就买入,不然视个股涨幅/回调因素决定。
保险:中国平安。(一直持有)
家电:初步确定青岛海尔。也可以考虑格力或美的。但可能需要等短线调整后买入。
制造业:潍柴动力(已买入持有)。
钢铁:安阳,华菱二选一,暂时我是安阳钢铁。(如果发生安阳大涨而华菱不涨的情况,就换华菱)
化工:万华化学(长期持有,而且它停牌了,被迫继续持有),金禾实业(等短线回调买入)。
水泥:海螺水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水泥继续涨,股价调整完,手头又有可用仓位),可能考虑买万年青做波段。
其它:华夏幸福(长期持有),严格的说它不算地产,属于比较特殊的。广汇汽车(这个我是被套牢了,不想割肉,就继续持有了)
基本就是以上这些了。
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某些个股大涨,到达预期目标,就会卖掉。也可能买入另一些标的,比如牧原股份、隆基股份等,如果发生显著的短线回调,可考虑再次买入。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如果出现更大的调整,也可能考虑重新买入。另外,像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牛奶、……等等不少板块和个股,我没碰它们不代表看空,就是不喜欢,而且也没仓位买。
(三)仓位策略,原则上长期持有的话一只股10%,如果很看好也不能超过20%,特殊情况下做短线或波段加仓买入,那么极限情况不可以超过单只股30%(再看好都不行),而且必须尽快卖出去降低到20%以下。这是为了避免个股意外。因为就算再好的股,也不能保证它不出事,如果是停牌期间再出事那就太被动了。
举个例子:化工厂有可能会突然爆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