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侯祠诸葛亮殿前“攻心联”

(2020-02-21 17:38:31)
标签:

文——1541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3089308730,1345449325&fm=214&gp=0.jpg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

不佞曾多次赴四川成都,在蓉滞留期间曾多次造访武侯祠和位于青华路的杜甫草堂。其中有一次不佞下榻于与武侯祠相毗邻的成都体育学院,故游览武侯祠更方便了。武侯祠内匾额楹联甚多,而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殿殿门上方悬挂之“名垂宇宙”匾额(清·康熙帝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书),及殿门两侧悬挂清人赵藩撰似并手书之“攻心联“(亦被称之为“宽严”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专门特制雕刻有“攻心联”的乌木镇尺(如下图)极受来访者青睐,不佞特购买了一对带回收藏。  

赵藩“攻心联”联文颇负盛名。通俗解译这副楹联中,“能攻心则反侧自消”,指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孟获,使其心服。这副楹联语意简略明白,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之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道理。故该幅楹联被称之为“攻心”联,为众多武侯祠楹联中最为出彩出色的一幅。上联讲用兵,采攻心方针,自然而然消除了不安定因素,自古以来精通兵法的人并不热衷于大动干戈,兵戎相见,攻城拔寨,争夺地盘。而攻心,从思想上心理上制服对方才是上策。《孙子兵法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诸葛亮《南征教》:“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纵观上联乃是赞扬和肯定诸葛亮在平定云南少数民族反叛活动时,所使用的攻心战术。相传诸葛亮平定南中,对待彝人头领孟获曾七擒七纵,终使其深刻反省自己过失,满含感激地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而下联则评四川时政。如果不审时度势,不从实际出发,无论施政或宽或严,或恩或威,都会失败。告诫后来继任者治理四川的人要深思,明显带有借古讽今目的。清末四川总督岑春煊,不审时势,专务镇压人民群众,导致民怨沸腾。自古以来,凡撰写诸葛祠楹联者,一般多就“一对”、“两表”、“三顾”等事迹赞诸葛亮德才业绩。而此联却不落俗套,抓住其治军治国的精髓,从“审势”、“攻心”两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并暗示其不足。至于下联以诸葛“审势”为楷模,以此规劝川蜀当政者,尤见撰拟者过人之胆识。总之,此楹联不仅在当时,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即使今人读之,亦有启迪教诲。短短三十字,字字精要,不同凡响。

楹联作者赵藩1851—1927),云南大理府剑川人,白族,号樾村,字介庵。清光绪元年举人,曾任川南道按察使。辛亥革命后,代表唐继尧任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后回云南任省图书馆馆长。擅长写对联,著有《介庵楹句正续合钞》。精于书法,昆明大观楼的孙髯翁长联毁于兵火后,就是由赵藩于光绪十四年重写的。

相传赵藩在撰写这副楹联时确有所指。赵藩时任四川代理盐茶道使。光绪二十八年(1902) 四月,山东义和团首领李冈中在资阳起义,聚众千余人,进攻资阳县城。六月,成都附近的石板滩,爆发廖九妹领导的义和团起义。清政府为之惊惶不安,派封疆大臣岑春煊到四川担任总督,以为镇慑。岑春煊到成都上任后,立即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手段,派重兵围剿农民起义军义和团,屠杀了深得民心的廖九妹,受到四川人民切齿痛恨。赵藩过去在滇时,曾当过岑春煊的启蒙老师。他深知自已这位学生祸将不远,但岑春煊身为四川总督,而赵藩则身居下属,岂能批评上司,更不敢当面规劝,于是赵藩便另辟蹊径,作讽谏之笔,乃撰书了这副言简意深,旨在忠言规谏的名联,并用木板镌刻成匾,送到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待到春游时,赵藩请岑春煊到武侯祠赴宴,好让岑春煊能亲眼看到此联,并当面点破。岑春煊看后,虽沉吟不语,但心怀不滿。事隔不久,便解除了赵藩盐茶道使的职务。

嗣后,岑春煊因“治蜀有功”,光绪二十九年(1909年) 被清廷提拔为两广总督,他得意忘形,仍循治蜀之法治理两广,结果引起人民不滿,也惹恼了清廷贵戚,诬他一个暗通新派之罪,结果被削职为民,这一跤把岑春煊摔清醒了,致使其始悟出老师赵藩对联精髓之所在。宣统三年(1911年)岑春煊又被清廷派到四川,参加平息保路风潮,这次对楹联对他起了作用,他懂得“审势”了,从对楹联中吸取了正反、宽严、和战、文治、武功诸方面的深邃哲理,终于避免了自己可悲下场。辛亥革命后,他还与孙中山先生合作,讨伐袁世凱,拥护共和,参加了国民党参政会,创办了政学系,此无疑归功于赵藩那副名联的苦心孤诣教导。

武侯祠诸葛亮殿前“攻心联”是论史的名言,虽只有三十字,却抵得上一篇史论文。其文字精炼,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一篇对偶体的史论文,是近代楹联一副杰作。古人离我们很远,但先贤话语离我们却又那么亲近,反复吟诵回味无常,深值今人反思领悟。

真想再赴蓉城拜谒武侯祠。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590043821,2052179559&fm=26&gp=0.jpg

          不侫收藏之成都武侯祠专制“攻心联”乌木镇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教场胡同
后一篇:探访马嵬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