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潭西北岸环岛小山上的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设置于此)
十年前,不佞乘船夜游桂林“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沿途两岸夜色美轮美奂令人陶醉。不佞曾深有感触,北京城的什刹三海与之相比简直自叹不如!今天中午,北京城雨后天晴,不佞站在当年扑救过火灾的地方——积水潭(现今开辟成为西海湿地公园)西北岸环岛小山上的汇通祠前,习习秋风拂面,身旁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小桥卧波,清水悠悠,放眼可见蓝天白云掩映,清澈的湖水在秋风中泛着涟漪,水中的荷花、睡莲、菖蒲、芦苇等相映成丛,小鱼成群悠游,野鸭绕着荷花嬉戏,岸边垂柳、山桃、海棠、油松等乔灌木林荫郁葱轻风摇曳,四周景致与周边道路,民居及其他建筑物浑然融为一体,美不胜收。不佞年青时曾在此水域做过专职水上救护和游泳辅导员(当时前海和西海曾被开辟成为群众性天然游泳场所),并且还扑救过环岛小山上汇通祠内居住的住户失火造成的火灾,面对此情此景由衷地感叹不已,实在是今非昔比,不愧是北京城内难得的一片天然湿地。我想当年与不佞一同在此工作过的队友们一定会有同样感受。
汇通祠位于什刹海西海(积水潭)西北岸环岛小山上。明永乐年间始建,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为汇通祠。
祠坐北朝南。山门1间,石券门,模盘大门两扇。前殿3间,配房东西各3间,匾曰“潮音普觉”,“功兼利济”。后楼3间,二层楼前出轩。祠内有巨石一块,纹如鸡狮,称鸡狮石,鸡左向右走式,狮右向下伏式,与该石谐音,故积水潭由此得名。附近有水关,石螭在南岸,进北京城之水钻城墙下专门设置的券洞而出,由此分东西两股绕小岛而过汇集于汇通祠山下。石雕镇水兽雕在石板上,长约1.90米。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今河北邢台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生前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故纪念馆即设置于积水潭西北岸环岛小山上的汇通祠内。该纪念馆为社科类专题人物纪念馆,1988年10月建成开馆。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步入园中,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向游人展示了我国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的生平功绩。郭守敬曾制定《授时历》,精确推断以 365。3425天为一年,并主持制造过简仪、仰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这些成果都比欧洲早300年。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从“郭守敬与大都水利”展览中可窥见一斑。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大都水利的建设贡献最为突出,曾主持开发当时为大都水源的白浮堰,开通惠河,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馆内还展出有元代水关模型、元代粮船的铁锚和有关的书籍。此外还介绍了郭守敬在河北等地的治水功绩。
游人至此,既可漫步于曲折小径之上,尽享园林美景,又可睹物思人,追念这位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并驻足伫立于环岛小山上的郭守敬塑像前,向其行上一个注目礼。
西城区人民政府将积水潭打造成为彰显首都北京古都城内水域特色,弘扬大运河文化,普及水利科学知识,生态环境综合性保护开发利用,美化绿化改造,居民群众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健体强身,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为一体,北京城区难得一见的湿地公园。
伫立于积水潭西北岸边环岛小山脚下的郭守敬塑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