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断虹桥”(断魂桥)的传说

标签:
文——979 |
分类: 文稿 |
紫禁城里的桥很多,不佞在此卖弄讲述一下故宫西路“断虹桥”(“断魂桥”)。以飨诸位青年朋友。
民间还有种说法,原来居住在慈宁宫的宾妃们如果犯了错误,就会受到处罚。后果严重的就会被带出大内,走西路过“断虹桥”出宫,而过了“断虹桥”其断性命可就难保了。可见“断虹桥”多么令人望尔生畏,实在是名副其实的鬼门关与“断魂桥”。
另外,诸位可能在电视剧或是小说中经常看到,金銮殿龙床宝座之上的皇帝龙颜大怒会说一句经典的台词:“推出午门斩首!”话音未落,罪臣当即被护卫差役们拖出午门砍掉脑袋。而实际情况罪臣断然是不可走正门正道,更不可能在皇家圣吉之地的午门前就地问斩沾染血腥的。但是,无论罪臣被押解出紫禁城午门的右腋门,还是出紫禁城的西华门,此时隆宗门,或右翼门外之大内西路上的“断虹桥”便成了罪臣们的必经之路。皇帝殿上下令处罚,罪臣被押解下殿,其内心极为恐慌,心情沉痛地由护卫差役们押解着步履蹒跚,慢吞吞地磨蹭着走。在未到达“断虹桥”前,即使其再磨磨蹭蹭走得再慢,负责押解的护卫差役们也不得对其进行催促与呵斥。但是一旦过了“断虹桥”,可就由不得他了,护卫差役们便可随心所欲地大声催促、斥责,甚至任意地用力地推、搡、拖、带、架,任凭差役们百般地言语斥责侮辱,与暴力蹂躏孽待。对朝中以往的这一惯例罪臣们早已心知肚明,但是以往是别人,而今天却轮到自己了,所以随着一步步地逼近“断虹桥”,罪臣们心中更加恐慌,一到“断虹桥”便心理彻底崩溃,即被吓断了魂。故此“断虹桥”便有了一个别称——“断魂桥”。
也有人说,护卫差役们将罪臣押下殿后,在行至断虹桥前,如有官人员等为其求情开脱,并“标下愿保”
,奏请皇帝开恩饶恕,从轻发落,且皇帝尚有隐恕之心,此时的罪臣尚有一线生机。但是过了“断虹桥”,即使再有人作保也来及了,也就是说谁保也没戏了。这也是罪臣心存侥幸,企盼生机,慢吞吞地磨蹭着走,故意拖延时间的原因。而负责押解罪臣的护卫差役们深知官场上的这一规则,唯恐罪臣有人保下,皇帝开恩,其有东山再起官复原职的机会,也为了给自己当差的留条后路,所以对罪臣还算客气。但是到了罪臣没救彻底完蛋的时候,便无忧后果,肆无忌惮的任意施暴戏弄。由此可见,旧时官府差役走卒们狗眼看人低势利眼小人的灵魂本色暴露得淋漓尽致。
武英殿的后面,有一个亭子,里面有一口井。这个井据说是为了给香妃洗澡专用的井。一次乾隆皇帝的一个儿子,出于好奇香妃身上的香气,偷偷跑来看香妃洗澡。此事被乾隆皇帝知道了,乾隆一怒之下对这个不讲礼数的儿子又打又踢,一拳打到了这位皇子的后脑,一脚踢到了鸟上。后来此罪责落到了距香妃井不远的“断虹桥”上一尊小石狮子身上。
到道光继承大统以后,皇长子奕纬日渐膨胀起来。话说道光十一年四月的一天,上书房的师傅留作业,奕纬不交,师傅劝诫他:作业就凑合凑合得了,以后皇上的位子保准儿是您的,作业交了我也好跟皇上交代呀。不想奕纬说出一句十分骇人的话:我要当了皇上,就先杀了你们这堆师傅们!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可把师傅吓坏了,道光一下朝,师傅就跑到皇上那如实汇报了。这一来,可把道光气的够呛,毕竟这是皇长子呀。于是道光二话不说,带人来到了南三所,见到了奕纬连话也没成说,这皇帝老爷的一脚就踢了下去。这道光的一踢就把皇长子奕纬送上了西天。
估计那时道光也没想踢那么重,没成想就把自己最爱的儿子送了命。道光十分后悔,奕纬死后以贝子礼下葬丰台王佐。咸丰继位后,又追封自己的这位大哥为隐志郡王,并把载治过继给了他。奕纬死后不久有次道光皇帝路过断虹桥,看到东侧从南数第四个石狮子右手抓挠着脑后,左手紧捂着鸟,痛苦不堪的神态,道光帝不禁想起不久前自己曾将长子奕纬踹死的情形,不由得心生悔意。道光帝立即命人用红缎子将此石狮子遮盖了起来,估计是怕触景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