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电视剧《金水桥边》片头歌中所唱“微波巨澜”,该电视剧热播过后,其余热未衰,许多观众意犹未尽。不佞《金水桥边中内九区是北京的哪个区》发表后,又有朋友愿就北京的金水河与金水桥与不佞交流。
紫禁城大内太和门前广场上之内金水河及内金水桥
天安门城楼前外金水河上外金水桥之御路桥
金水河,亦称玉河,即御河,元代开始称其为金水河。又因金水河形似玉带,有人又称玉带河。北京城有两条金水河,有内金水河与外金水河之分。具体说,紫禁城午门内太和门前广场上呈弓型河道的叫内金水河,而天安门城楼前面的河道叫外金水河。两条金水河上各修筑有五座汉白玉石拱桥,统称为金水桥,人们则习惯将太和门前广场上内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拱桥称作内金水桥,而将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拱桥称作外金水桥。
明清两朝的金水河,其主要作用是供宫廷用水和防护城垣,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在这一时期,皇宫扑灭的几次大的火灾,都得益于金水河的水。《北京宫阙图说》中写道:“是河也,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过为曲,以耗物料。恐以外回禄之变,此水实可赖。天启四年(1624年)云科廊实;六年(1626年)武英殿西油漆作灾,皆得此水之力;而鼎建皇极等殿大凡泥灰等顶,皆用此水。”

紫禁城大内太和门前广场上的内金水河

天安门城楼前的外金水河
紫禁城大内太和门前广场上的内金水河呈弓型蜿蜒形似一条玉带,是金水河最华丽的河段。内金水河两岸既开阔又规整,装饰也颇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均用汉白玉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衬托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宫殿更加豪华壮丽。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流向南,再向东,又再向南,时隐时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达两千多米。外金水河由社稷坛流出,经过天安门城楼前向东注入菖蒲河。此乃为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增添了无比的庄重肃穆之感。
金水桥的蓝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普通石匠——元代河北曲阳人杨琼。曲阳盛产汉白玉石,石雕技艺自唐宋以来已名闻于世。杨琼出身于石工世家,他的石雕“每出自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公元1276年,修建元皇城崇天门前的周桥,很多人画了图样送上去,都未选中。而杨琼的设计方案,使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满意,特下令督建。《故宫》中记有:这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戴水中;甚壮”,为皇城增色不少,因而明皇城的建造者,把它照样搬来,用以营造金水桥了。内金水河与外金水河上的各五座汉白玉石拱桥造型优美,姿态文雅,其桥面、涵洞、徼栏、望柱雕琢精美,与辉煌的紫禁城宫殿及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等浑然融为一体,构成了这组传世建筑群巍峨壮丽的景色。
旧时内金水河上的五座拱桥居中的一座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由桥上通过,也是五座桥中最长最宽的一座。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天安门前的五座外金水桥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石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桥南(包括桥)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工”型。这种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线条,似“蹑玉桥之长虹”,更增添了天安门的华丽。
天安门前面的外金水桥是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所建。如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五座桥上的玉石栏杆全都不尽相同。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当皇权统治时期,此桥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至于在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现中山公园门)前的两座桥称为“众生桥”,则准许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从元代起,金水河的水原本是不准老百姓动用的,甚至连洗手都是犯法的。如今,人们可自由自在地漫步于金水河边和金水桥上之昔日皇宫禁地,尽兴观赏河中喷泉飞珠溅玉的美丽动人的景观。
不佞于小女大婚之时曾自拟一散文诗——《金水桥上》,并于合卺大礼上献丑朗诵,以表达对二位新人衷心的祝愿,亦向各位宾朋诚挚的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