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的国家宗教事务局机关为醇亲王府(北府)原址原建筑。图为修缮一新之醇亲王府大门。
不佞曾发表过《和硕醇亲王墓(七王坟)掠影》。在北京遗存古建筑中与之有关的还有其生前府第之醇亲王北府与南府,及郊野园林蔚秀园:
清道光帝之子、咸丰帝之弟、光绪帝之父、宣统帝之祖父——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为道光皇帝与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生。其出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爱新觉罗·奕譞生前任大清都统、御前大臣,领伺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大臣。其府第(北府)位于北京西城后海北沿,坐北朝南,布局广阔,规制完整。整个王府可分为两大部分,西部是王府花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解放后为卫生部办公地,现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东部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进入外院后有二门,此门才是王府正门,面阔5间。此后为正殿银安殿,面阔五间,东西有配楼各5间。正殿后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间过厅入,正面是正房5间及其配房,按规制此处应属后寝。最后为后罩楼,面阔9间,各种庆典时在此举行仪式。后寝成为供奉神、佛和远祖的神殿。东路建筑主要是家词和佛堂及一些从属建筑。东墙外院落为王府马号。西路有两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动中心。主要建筑为宝翰堂,即大书房。其后的院落,正厅名九思堂,是太纪居处,再后名思谦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儿辈读书的小书房任真堂及其它从属建筑。

醇亲王府(北府)之银安殿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像

爱新觉罗·奕譞与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胞妹)夫妻合照 
醇亲王府(北府)花园旧景

醇亲王府(北府)航拍图

东与醇亲王府相毗邻之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建校于1919年)原为醇亲王府车马房及仆房

醇亲王府(北府)沙盘模型
醇亲王府(北府)花园原为宋庆龄居所。现开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





现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原为醇亲王府之南府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醇亲王奕譞的府第。醇亲王府南府原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为清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获封荣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宣宗(道光)第七子奕譞获封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64年)分府出宫,居住在太平湖的今南府。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醇亲王,府第称“醇亲王府”,俗称“七爷府”。奕譞的次子载湉(光绪)就出生在该府中。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载淳逝世,奕譞的次子载湉嗣位,年号为光绪。由于载湉入继大统,醇亲王府成为“潜龙邸”,因此醇亲王奕譞按照规矩应当迁出。光绪十四年(1889年),醇亲王迁府至后海北岸,即今醇亲王府北府,老醇亲王府被称作南府。奕譞逝世后,醇亲王府南府的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占用醇亲王府南府。1989年,醇亲王府南府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醇亲王府南府坐北朝南,分为中路、东路、西路及花园。中路现存府门3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分别至东院和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存两进四合院。东路院落保存较为完好,西路的古建筑大都已被拆除。

鲍家街43号的中央音乐学院东侧门
中央音乐学院礼堂前保留原醇亲王府(南府)之银安殿
醇亲王府(南府)中路西跨院之穿堂门
醇亲王府(南府)东路二进院西屋《槐荫斋》为光绪出生地
醇亲王府(南府)东路四进院之正房
醇亲王府(南府)东路院落北房及后罩楼
醇亲王府(南府)东路院落之后罩楼
醇亲王府(南府)府门两侧之八字影壁
醇亲王府(南府)之王府院墙
蔚秀园乃爱新觉罗·奕譞生前之郊野园林(别墅)
蔚秀园位于北京大学西门外,现为北京大学教职工宿舍区。再早蔚秀园称含芳园,附属圆明园,道光十六年(1836年)赐定郡王载铨,俗称定王园。咸丰八年(1858年)钦赐其弟醇亲王奕譞,改名蔚秀园。奕譞去世后,宣统赐予其父即奕譞第五子载沣。1931年由燕京大学购入,后归入北京大学至今。
蔚秀园现存原建筑所剩无几,只有两亭、一湖及零散老屋、几株古树和刻石。依稀可见其曾经的繁荣,几株古银杏、古柏犹然挺立,一些摩崖石刻描绘了当年的园林的一班。借颐和吴老到此考察的几幅照片,以飨诸位朋友。


蔚秀园残存几方和硕醇亲王之手书碑刻



蔚秀园残存之几株古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