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液秋波”还是“太液秋风”

(2012-10-16 20:10:51)
标签:

文—杂—132

分类: 文稿

“太液秋波”还是“太液秋风”
      中南海中海之中的水云榭(注:拍摄角度即由中海东岸万善门前向西岸紫光阁方向)


    多有记述及介绍“燕京八景”文章或口传,将其中之“太液秋风”误述为“太液秋波”。恕不佞直言,此绝对谬误,应当,亦必予修正。不佞断不敢妄言权威,但不佞确于中南海游泳时曾多次涉水登上水中凉亭——水云榭,亲眼目睹,且亲手触摸置于榭中之御制清高宗乾隆帝命笔题写“太液秋风”景名牌碑刻。

    水云榭于中南海中海水中独善其身,四周与陆地绝无连接。其距东岸万善门前近约50米,距西岸紫光阁200米余。偶有人误将其当成曾囚禁过光绪的瀛台,此乃不实瀛台蜈蚣桥南之南海中,置身中南海外围难以窥见。“太液秋风”御制景名牌碑呈南北向横卧于水云榭正中偏东一隅。为不佞所见燕京八景御制景名牌碑刻中唯一呈横卧状的碑刻,而“琼岛春阴”、“居庸叠翠”、“西山晴雪”、“卢沟晓月”、“蓟门烟树”、“玉泉趵突”、“金台夕照”等诸御制景名牌碑刻其碑身和碑座皆为竖题竖立。

    燕京八景之“太液秋风”指太液池秋天景色。太液池即为北京城内北海、中海和南海的统称,亦称西苑,别名西华潭。金章宗钦定燕京八景中“太液秋风”则指金中都离宫,西苑内太液池。据考证当时太液池位于现北京南城西二环白纸坊桥附近。当时西苑不仅有太液池,且池上有岛屿,周围筑有亭台楼阁等,为人们特别喜爱游赏之地。元代,以万宁宫(现北海、团城)为中心另建大都城,并把万宁宫区域内之湖泊定为太液池及西苑,亦于西苑内重设琼华岛。明代,北京城基本沿元大都旧制,将西苑列为禁苑,于太液池南端开凿与南海,故将“太液秋风”景致附会于皇城内太液池上,且更名为“太液晴波”。邹缉《北京八景图》中述:太液池“有仪天殿,中架长桥,以通往来,又有土台,松桧苍然,天气清明,日月滉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清乾隆诗句:“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荷风晚送残香气,竹露凉敲绿玉声。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由来禁籞林泉好,行乐还同万物情。”,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亲笔手书“太液秋风”,嵌刻立碑,并于碑身背面(朝东一面)题诗:“微见商飔苹末生,镜栏玉蝀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入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趯台瀛。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以此与琼华岛上的“琼岛春阴”形成春与秋之互应。

  云榭作为中海湖中凉亭特别引人注目,其亭亭玉立,云光倒映,优姿宛在,碧带环绕,翠盖丹英,犹如出水芙蓉,夏日荷香四溢,风景如画,不失皇家园林天地自成大气之美,环境极其美妙,予人间洞天水国仙境之感。清朱彝尊《早秋水云榭》诗曰:“残暑秋逾炽,凉风午乍催。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宛转通桥影,清冷傍水隈。夕阳山更好,金碧涌楼台。”秋日游至,清风拂面,于水云榭四望,朝北为金鳌玉蝀桥(北海大桥),背倚琼岛白塔;向南越过宽阔水面可抵蜈蚣桥遥望瀛台;面东万善殿、千圣殿近在咫尺;西望岸边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之紫光阁远近碧水千顷,秋波荡漾,景色十分宜人,无不令人心爽神怡也。

     现时正值秋爽季节,奉劝过往北海大桥(金鳌玉蝀桥)行人朋友于此驻足稍事滞留,细细欣赏口味一下太液池(中南海)碧波荡漾之满池秋水,定能领悟秋凉,荡涤心境,顿感胸襟清凉无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