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电视剧《贞观长歌》,深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折服,为他的胸怀所折服。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杰出的帝王,也是一个疼爱子女的好父亲,一个深爱妻子的好丈夫,还是一个深念兄弟之情、愿与创业功臣们荣辱与共的性情中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制度的帝王家天下中,能做到像李世民这样的帝王更是少之又少。
唐太宗文武兼备,以武得天下,以文治天下,二者相得益彰,得以成就贞观之治。早在为秦王时,李世民就是其父李渊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手持长朔领千军万马为李渊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登上帝位后,先是忍辱负重最终一举击败颉利,扫除边境大患,后又在房玄龄等一批贤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华盛世。
贞观一朝的名臣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靖等等。一个朝代是因为有了明君才出贤臣,而并不是因为有了贤臣才出明君。正因为唐太宗有着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所以天下精英汇集朝野,甚至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大臣都有。唐太宗对待大臣不仅有君臣之礼更有兄弟之情,他把跟随他多年的元老重臣24人的画像命人画出挂在凌烟阁中,时时前去观看,提醒自己记住他们为自己、为大唐所做的功绩,这才有了后人“愿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千古佳句。24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到贞观后期为了保太子竟然谋反,可唐太宗念其功劳竟不顾帝王之尊向朝中大臣们说软话,想保侯君集一命,是最后为了保废太子一命才不得已杀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大有其人,如刘邦、朱元璋等等,可能与创业功臣们同享富贵的恐怕只有唐太宗一人。
唐朝之所以会出现亘古未有的贞观之治,那时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最主要的并不是抚民以静的政策或一批有才干的大臣,而是因为李世民的胸怀。打败颉利后,西域草原上遭天灾,人畜饿死无数,惨不忍睹,李世民不计前嫌允许他们迁往大唐,又供应粮食给他们。贞观一朝,大臣有半数是边疆西域各少数民族的人,军中的高级将领也有许多并非汉人,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域各族均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唐太宗死后,唐朝的大将军阿史那斯摩竟要求陪葬,西域各族有无数的人割掉自己的耳鼻或要求陪葬以示哀悼。让我们对比一下清朝,自始至终都不信任汉人,到了晚清起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连自己国内的民族都不信任的王朝怎么可能对世界敞开心胸呢,所以清朝的灭亡则在情理之中了。再看看元朝,成吉思汗的子孙勇猛无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王朝,可是他们居然把国内的子民分为四等,金人、汉人等都沦为末等人,所以强大的元朝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也就不足为怪了.
李世民以他的胸怀成就了一个中华盛事,成就了一位亘古一帝!他的功绩让西安人自豪了两个世纪,让中国人自豪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