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晚秋】篁岭·即将消逝的村落

标签:
婺源篁岭晒秋瑶池花雨christie原创摄影旅游 |
分类: ◆婺源晚秋 |
这次去婺源是非常仓促的决定,正好有些空余,又想远离因亚运而沸沸扬扬的广州。于是,回来还没缓过气,就登上了开往婺源的火车。离上一次坐火车大概是10年前的事了吧?而且还是短途。像这样接近15个小时的长途火车还是第一次,真是个“大乡里”。
不知是时差没缓过来还是觉得那床被子的异味难挡,晚上睡不着,无聊之下,跑到乘务室跟两嗑着瓜子打发时间的乘务员聊天。问她俩一天工作时间多长工资多少。年轻的一位说才干了一年,900元/月,另一位老乘了,也才1200元/月,一趟火车就10多个小时,她们也说不清每天的工作时长。我脱口而出地惊叹:这么低?拿900的小姑娘一边悠然自得地嗑着瓜子一边满足地说:“已经不错啦!至少管饱,外面找工作也不容易呀!”唉!确实不容易,嘴巴不吃肚子也要吃啊!
一周的婺源行程,几乎天天游走于山野村落之间,晓起暮归,对我来说,实在是一大乐事。多想留下来做个野人,不再去理会钢筋森林里五光十色的烦扰(思绪又在天马行空中……)。
篁岭可称得上是一个隐于深山无人知的小村落,我们是绕到晓鳙村后的一个山头进入。路上并不算顺利,在山脚的一小段还好走,但后来就只得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了,走了一半,竟然连“羊肠”也断了,我们没了方向,好不容易才在领队的电话指引下找到隐没在高大的杂草和荆棘丛中的一条难以称之为路的路。我想,要不是偶尔有人上山砍柴割草,估计连这条难以称之为路的路也没了。
虽然几经波折,但到达篁岭后我们还是觉得值。因为,从村民中得知,这个小村被某集团相中,即将在今年底开始动工,改建成电影基地。而此时的篁岭,大部分村民早已迁出到山下的新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也将于年底前全部搬离。明年,此时此地早已非此模样了。
02
上山的路,前小段是这种石砌路,挺好走,但转入山顶后就处处杂草丛生。脚下不见路,前面又几米高的杂草,为腾出双手拨开杂草找路,以及保护脸部免被杂草割伤,偶干脆把相机也收起来了。
03
04
05
这房子可算是村中最崭新的一幢,理所当然的徽派建筑。
06
进入村内,感觉到处是空荡荡、静悄悄,唯有这些晾晒在外的衣服以及远处那位红衣老人,证明着村中还有人家。
07
08
小女孩左手拿着的是同行一位摄友给的、从日本带来、在北海道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白之恋人”(我戏称为‘白痴恋人’)巧克力。但后来我发现“白痴恋人”连包装也没拆就被丢弃在村中的碎石路上并且可能被踩踏后已碎为几截。另一位摄友打趣道:看人家孩子多爱国,坚决不吃日货。
09 听到我们这帮陌生人的声音,这头猪挣扎着趴到围栏上,是看热闹还是渴望得到拯救?
10
往年每到秋天,各家各户就会拿出辣椒、萝卜、豆类等农作物放到屋檐下的晒栏上晒,这家几筛那家几筐,原本单调的黑色屋檐下变得五颜六色,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据说,有位摄影人曾在这里出了一幅叫“晒秋”的作品还得了大奖。而今年,由于大多人已搬走,人去屋空,以往屋檐下的壮观已不复再了。而我们拍的这几筛辣椒,还是事先让仍然留守村中的村长给准备的(当然,得小有酬劳,10元/筛)。虽然我向来对摆拍不感冒,但还是按动着快门拍了几张,毕竟,此后别说“壮观场面”,就是连这样的摆拍也成奢望了。
15 守着主人回家的鸡?(嘿嘿,我瞎猜的)
16
17
村委外,红五星因历经岁月洗礼而仅剩下原木的颜色。
18
村委门外晒太阳闲聊的村民,看到我的镜头,露出憨厚的笑容。
22
23
我动作轻盈、小心翼翼地在课室外拍,希望尽量不去打扰孩子们上课,但还是被这机灵的小丫头发现了。
24
曹老师,村里唯一一所小学里的唯一一位老师,执教36年,语数科学自然,全由他一人任课。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他也年复一年地把全部青春奉献给了篁岭的孩子们。很早前,他虽已随部分村民搬到山下,但却每天坚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篁岭为仍未搬走的孩子们上课,阴晴雨雪均不改。
26 半山的一棵桕子树结出了白色的果实,据当地向导陈老师介绍,这种树几年才结一次果。以前,桕子可以炸油,而且是飞机用油。而如今,飞机早已不需要它们了,于是,它们只得在寒风中悄然地或挂于树枝或落入泥土……
27
当我们走到山脚,太阳早已西下。远处那排崭新的白色建筑,就是篁岭村民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