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凡的大卫·戈林伽斯
VS
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图/文 瑶池花雨
01

大卫·戈林伽斯的亲笔签名
“广州交响乐团2007-2008年音乐季”于9月8日在星海音乐厅人潮鼎盛和掌声如雷中拉开帷幕。
如果说,第一场的开幕式,我是冲着那首久负盛名的、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弹的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去的,那么,9月15晚的第二场,我则不完全是为了音乐,而是为了一个人而去,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世界著名指挥家兼大提琴演奏家——大卫·戈林伽斯(David
Geringas)。
对于中国人甚至是中国的部分乐迷,也许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也不足为奇,毕竟,在2006年6月,大卫才初次踏进中国的音乐厅。如果我这样告诉你,大卫是已故的世界著名俄罗斯大提琴家兼指挥家老罗——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的得意门生。那么,相信会有更多人熟知吧?!然而,我并不想大卫在其尊师的光环下让大家认识。因为,在我心目中,无论他的大提琴演奏水平、指挥技巧乃至个人风格而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并不逊色于老罗。尤其个人魅力,我认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前的上一个星期,大卫应中国大提琴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和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和也举办了两场风格各异的音乐会。这次同样接受广州音乐季主办方邀请来穗,于是,我很幸运地无须远涉北京即能亲睹他的风采。
这一场被命名为“欢乐交响,与你共享”的音乐会,与其说,这是一场音乐盛宴,不如说这是一顿精挑细选的、极致的“甜品”。因为,无论是柴科夫斯的《第四管弦乐组曲》(莫扎特风格曲)op.61,还是门德尔松的《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OP.90,当然还少不了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那首脍炙人口的、堪称大提琴中的代表作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三部举世知名的乐曲,都是属于节奏轻松明快、美妙流畅的音乐作品。而海顿的《C大调No.1》之所以被称作大提琴作品中的代表作,是因为这首乐曲以大提琴作为主奏部分,而该部分的速度既快且急,有种疾步如飞的节拍感,但却又要求演奏做到急而不乱、急而有序,这种演绎方式,非常考验大提琴演奏者的操控技巧与把握尺度。而这次,该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雅之作的大提琴部分由大卫担纲。
大卫演绎C大调第一号可说是让你置身无与伦比的视听世界,无论是第一乐章的中板,还是第二乐章的慢板,甚至是第三乐章的甚快板,均可发现大卫对作品的熟知、技巧的娴熟,从而能悠然自若地驾驭其中……
第一乐章中板(Moderato),C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轻快、宽广、醇厚、温和而幽默,是一段让人无比陶醉的开场白,宛如一缕清溪涓涓而流,而你,就是溪中那块洁白的鹅卵石,一边悠然自得地洗漱,一边仰望着蓝天、和着溪流声、欢快地吹着口哨……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部分以大提琴为主奏并与弦乐共同表现一份静谧、安详的美妙感觉,节奏舒缓,旋律柔美,仿如夜风在耳际娓娓倾诉……
第三乐章,甚快板(Allegro
molto),C大调,4/4拍子,协奏型奏鸣曲形式。这一章是整支乐曲中最挑战大提琴演奏技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刺激人的听觉神经的一部分。急速、明快、愉悦而不失优雅,跳跃式韵律让你的每个细胞都随之舞动起来,及至最后,你或许已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因为那一刻,你已辨不清,到底是自己被旋律所融化,还是你根本已演变成一个音符,你是音乐,音乐是你……
有人欣赏大卫的演奏技巧,而我,不单纯如此。我认为,那只是显示他魅力的一部分,他最为吸引我的,是站在指挥台上的举止。他并不象一些指挥家那样以夸张的动作或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现出激昂的节奏。甚至于象门德尔松的《A大调第四交响曲》中的第4章——萨塔列罗舞曲这样急板的作品,大卫依然很优雅的站着,身体动作很轻,而他的手指则在空中强而有力地弹划出节奏感,这些细腻、儒雅的举止,深深地吸引着我……
如果你还不了解大卫,那么,请去聆听柴科夫斯基吧!如果你害怕沾染老柴的忧伤,也可以去分享海顿的轻松与诙谐,喔!如果你不喜欢古典音乐,O.K,Never
mind!那就请来看看花雨这组照片吧!让我们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大卫的魅力!
『一』表演现场
02

03

04

05

图06和07是大卫在观众们数次热烈的掌声中重返舞台加演的大提琴片段,图中为他以独特的技巧去模拟人声演唱时的和音的抓拍,这种技巧非同一般,让我大开眼界,更让在场观众叹为观止!
06

07

08

09

10

11

『二』签名现场
12

13

14

15

曲目: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No.1 in C Major)第三乐章,甚快板(Allegro
molto)
制作:瑶池花雨
P.S:我一直以为,有些文字可以公之于众,而有些文字,则适合永远收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无奈这次某人给我布置作业,一再要求我写这场concert的乐评。头痛了良久,终于免为其难地琢磨出上面那些羞涩的文字。
其实,开幕式的时候也曾写过一篇,只是一直藏起来,一来是碍于自己乐评的水平不济,二来是……音乐于我,属于感性的范畴,要我以理性的思维去评价自己骨子里感性的东西,确实是一件超高难度的事,更何况,对我而言,越是喜欢的,越难以言表。而你要明白我内心的真实感受,请用心意会吧!
资料摘录:
关于大卫·戈林伽斯——
·曾跟随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学习十年
·1970年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得主
·2000年成为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大提琴部教授,同时兼任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
·2006年6月首次登上中国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场音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位评论家称他是“继罗斯特罗波维奇、哈勒尔之后在现场听到的最为出色的大提琴大师”。
·发行超过50张唱片屡获大奖
大卫·戈林伽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之一。他身兼大提琴家和指挥家,熟悉的音乐作品极为广泛,从早期巴洛克音乐到现代音乐。他最早在西方演奏俄罗斯及立陶宛前卫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很多作曲家也把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由于他为立陶宛音乐和作曲家作出了卓越贡献,立陶宛颁给他最高荣誉奖。2002年12月大卫·戈林伽斯又由于他对立陶宛音乐的特别贡献而荣获立陶宛国家
奖金。
大卫·戈林伽斯生于立陶宛,1963年到1973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罗斯特罗波维奇学习。1970年他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上获得大提琴一等奖和金质奖章。
大卫·戈林伽斯在大提琴教育领域声名卓著。2000年他接受了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大提琴部教授职位,此外他还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他也时常参与世界各地为富于潜力的音乐家举办的大师班。他的学生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赛事上屡获殊荣。
作为大提琴家,大卫·戈林伽斯和很多世界一流乐团都有合作,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全德广播交响乐团,以及维也纳、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圣彼得堡、莫斯科、蒙特利尔、芝加哥、费城、匹兹堡和东京等城市的顶级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则包括西蒙·拉托、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查尔斯·迪图瓦、沃尔夫冈·萨瓦利许、尤里·特米卡诺夫、格尔德·阿布雷希特、阿什肯纳齐、迈克尔·提尔森·托马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
大卫·戈林伽斯发行的50余张唱片为他带来了广泛的声誉。其中他录制的卢伊吉·博凯里尼大提琴协奏曲集获得了法国的唱片大奖、他的迪第耶室内乐作品集则获得了法国“黄金和谐”奖。1994年他的汉斯·普菲茨纳大提琴协奏曲唱片获得了德国唱片评论家年度奖,他是至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大提琴家。
加载中,请稍候......